第一章 自然条件与农业概况 1
第一节 自然条件与农村经济概况 1
一、地理位置、面积与历史沿革 1
二、行政区划与人口 2
三、自然条件 3
四、土地与土壤资源 4
第二节 农业生产概况 5
一、农业发展历史 5
二、农业生产发展现状 6
第三节 耕地与土壤资源概况 6
一、耕地利用现状 6
二、土壤类型与主要特性 7
第四节 耕地开发利用和管理 8
一、耕地开发利用 8
二、耕地管理 8
第二章 耕地地力评价 10
第一节 调查方法与内容 10
一、调查取样 10
二、调查内容 12
三、样品检测 20
四、实验室质量控制 20
第二节 评价依据及方法 22
一、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22
二、评价依据 23
三、评价技术流程 23
四、评价指标 25
五、评价方法 29
六、地力评价结果的验证 31
第三节 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与应用 31
一、资料收集与整理 32
二、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33
三、属性数据库的建立 34
四、确定评价单元及单元要素属性 38
五、耕地资源管理系统建立与应用 39
第三章 耕地立地条件与农田基础设施 41
第一节 耕地土壤 41
一、成土母岩和母质 41
二、立地条件 42
三、耕地类型 44
第二节 农田基础设施 44
一、大、中型农业水利工程 44
二、农业现代化状况 47
第四章 耕地土壤属性 49
第一节 施肥状况 49
第二节 土壤有机质状况 50
第三节 土壤大量元素状况 51
一、土壤碱解氮 51
二、土壤有效磷(Bray法) 52
三、土壤速效钾 53
第四节 微量元素状况 54
一、土壤有效铁 54
二、土壤有效锰 55
三、土壤有效铜 56
四、土壤有效锌 57
第五节 土壤物理化学性质 57
一、土壤酸碱度(pH值) 57
二、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58
三、土壤容重 59
第六节 其他性状 60
一、耕层厚度 60
二、冬季地下水位 61
第五章 耕地地力 62
第一节 耕地地力评价概况 62
一、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 62
二、耕地地力分级面积 62
三、各乡镇不同等级耕地的分布 63
四、耕地地力分级土种构成 64
第二节 三级地力耕地分述 65
一、立地状况 65
二、理化性状 66
三、养分状况 67
四、生产性能及管理建议 67
第三节 四级地力耕地分述 68
一、立地状况 69
二、理化性状 69
三、养分状况 70
四、生产性能及管理建议 70
第四节 五级地力耕地分述 71
一、立地状况 71
二、理化性状 72
三、养分状况 72
四、生产性能及管理建议 73
第六章 耕地地力综合评价与对策建议 75
第一节 耕地地力综合评价 75
一、耕地现状 75
二、土壤养分时空演变状况 77
第二节 耕地地力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78
一、施肥中存在的问题 78
二、施肥对策建议 79
第三节 耕地资源合理配置和种植业结构调整对策与建议 82
一、稳定粮食生产 82
二、培育优势产业 83
第四节 加强耕地质量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84
一、建立耕地质量保护工程 84
二、加强严格的耕地质量监测和管理制度 85
三、推广提高耕地质量的关键技术 85
四、建立耕地质量管理长效机制 86
第七章 耕地地力评价成果应用 88
第一节 概况 88
第二节 背景与必要性 89
第三节 耕地地力评价 90
一、调查方法与测试内容 90
二、茶园耕地地力评价结果 91
第四节 结果分析 92
一、茶生产现状 92
二、茶园利用现状 93
三、茶园土壤状况 93
第五节 茶园综合培肥管理措施 97
一、施肥要以土壤检测分析为依据 97
二、茶园土壤改良 98
附录1 耕地地力评价成果统计表 103
表1 各乡镇(街道)耕地(含园地)面积汇总 103
表2 部分乡镇(街道)耕地地力等级情况 104
表3 各乡镇(街道)耕地土壤类型分布情况 104
附录2 测土配方施肥与耕地地力评价大事记 108
一、2009年度 108
二、2010年度 108
三、2011年度 109
四、2012年度 109
附录3 测土配方施肥与耕地地力评价项目主要参加人员 111
主要参考文献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