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语义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志毅,张庆云著
  • 出 版 社:北京:商务印书馆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100089104
  • 页数:319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国内用词汇语义学理论系统研究现代汉语词义的第一本学术专著,是现代汉语词汇学领域的开创之作。全书基本上集纳了国内外词汇语义学的理论成果,紧密结合汉语实践,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创新。第三版在第二版的基础上做了多处订改。

第一章 语义学和词汇语义学简史 1

第一节 传统语义学 1

1.1.1 语义研究的历史 1

1.1.2 传统语义学的研究对象 2

1.1.3 传统语义学的缺陷 2

第二节 现代语义学 3

1.2.1 20世纪20~30年代是现代语义学孕育期 3

1.2.2 20世纪60年代是现代语义学诞生成长期 3

1.2.3 20世纪70年代以后是现代语义学发展期 4

1.2.4 现代语义学的五个趋势 6

第三节 词汇语义学 9

1.3.1 词汇语义学是现代语义学的分支 9

1.3.2 词汇语义学的特点 11

第二章 义位结构论 13

第一节 义位的界说 13

2.1.0 义位的大中小三种概念 13

2.1.1 直观定义:义位相当于义项 13

2.1.2 操作性(或功能性)定义:义位是自由的、语义系统中的最小单位 14

2.1.3 属性定义:义位是最基本的语义单位 15

2.1.4 分析性定义:义位是义素的综合体 15

2.1.5 系统性定义:义位是语义系统中的抽象常体 15

2.1.6 结构性定义:义位是由义值(基义和陪义)和义域组成的 16

第二节 义位的微观结构 16

2.2.1 义值 16

2.2.2 基义 17

2.2.3 义位(基义)的二值划分 17

2.2.4 义素学说简史 19

2.2.5 基义内部义素的层级结构 21

2.2.6 分析层级结构义素的方法 23

2.2.7 陪义 34

2.2.8 陪义观的沿革 35

2.2.9 陪义的类型 36

2.2.10 陪义的性质 54

2.2.11 陪义的存在形态和标记 56

2.2.12 义域 59

第三节 义位的宏观结构 64

2.3.0 义位在语义场中的结构 64

2.3.1 语义场学说史 64

2.3.2 语义场切分的主体因素 66

2.3.3 语义场中的义位结构 68

2.3.4 义位来源的三界说和义位的三种因素 87

2.3.5 义位来源的三条信道和相对应的义位的三种形态 97

2.3.6 义位的类型 105

第三章 义位定性论 112

第一节 义位定性说——柏拉图以来词义说的新审视 112

3.1.1 指称说 112

3.1.2 观念说 117

3.1.3 用法说 118

3.1.4 关系说 120

3.1.5 行为反应说 122

3.1.6 因果说 123

3.1.7 概念说 124

3.1.8 反映说 125

3.1.9 四角说 127

3.1.10 五因素说 127

3.1.11 词义说的总结 127

3.1.12 七因素新说 128

第二节 义位的语言性 130

3.2.1 义位功能的语言性 130

3.2.2 义位特征的语言性 130

3.2.3 义位义域的语言性 131

3.2.4 义位语用的语言性 131

3.2.5 义位的全民特点和民族特点显示的语言性 132

3.2.6 义位历时特点的语言性 132

第三节 义位的系统性 134

3.3.1 关于义位系统性的假说 134

3.3.2 假说证明的低谷阶段:运用低强度和一般强度支点事实 136

3.3.3 假说证明走出低谷:发现运用高强度支点事实 139

3.3.4 假说证明攀向高峰:义位的层级系统 144

3.3.5 义位的非系统性 146

第四节 义位的模糊性 147

3.4.1 以哲学为先导的新概念 147

3.4.2 含有集合意义的语言变量T 148

3.4.3 模糊性的三种原生体 150

3.4.4 具有相对模糊性的义位 154

3.4.5 模糊与明确的相对性和互相转化 156

3.4.6 模糊性的利弊 157

第五节 义位的民族性 158

3.5.1 义值的民族性 159

3.5.2 义域的民族性 161

3.5.3 义位的有无 163

3.5.4 派生义位的民族性 163

3.5.5 陪义的民族性 165

3.5.6 义位聚合的民族性 168

3.5.7 义位组合的民族性 169

3.5.8 义位理据的民族性 171

第四章 义位语用论 172

第一节 义位组合论 172

4.1.1 义位组合研究 172

4.1.2 义位组合类型 174

4.1.3 义位组合的选择规则 176

4.1.4 义位组合的序列规则 193

4.1.5 组合规则的再研究 201

4.1.6 义位的组合意义 201

第二节 义位语境论 215

4.2.1 语境学说简史 215

4.2.2 主体语境——语境A 216

4.2.3 客体语境——语境B 217

4.2.4 语言语境——语境C 217

4.2.5 语境的界定 218

4.2.6 义位语境意义 218

4.2.7 义位语境意义的性质 219

4.2.8 义位语境意义的特征 221

4.2.9 义位语境意义的类别 223

4.2.10 义位语境意义研究的价值 227

第五章 义位演变论 228

第一节 词义演变学说简史 228

5.1.1 系统词义演变是语义学课题 228

5.1.2 心理学模式 229

5.1.3 修辞学模式 230

5.1.4 逻辑学模式 230

5.1.5 历史学模式 231

5.1.6 训诂学模式 232

第二节 对保罗派逻辑学模式的检验 233

5.2.1 定量分析检验 233

5.2.2 对定性分析的检验 234

第三节 词义演变综论和新说 235

5.3.1 词义演变界说 235

5.3.2 词义演变研究的新趋势 238

5.3.3 义位演变的语言学模式 241

第四节 义位演变的原因 260

5.4.1 词义演变原因研究简史 260

5.4.2 客体世界的原因 261

5.4.3 主体世界的原因 264

5.4.4 语言世界的原因 269

第六章 义位描写论 277

第一节 义位两种变体的描写 277

6.1.1 三种词典的描写比较 277

6.1.2 描写原则 278

第二节 义位描写的整体论 279

6.2.1 现代语文词典的整体论 279

6.2.2 宏观整体论 280

6.2.3 微观整体论 281

6.2.4 词典元语言整体论 288

附录 290

(一)参考、引用和转引主要文献 290

(二)外国人名中外对照 302

(三)主要术语索引 306

第一版后记 315

第二版后记 317

第三版后记 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