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理学的演变与宋元之际的诗歌 9
第一节 朱陆合流与宋元之际诗人意义世界的建构 9
第二节 宋元之际诗人的存在境界与言说方式 21
第三节 宋元之际的诗歌情性论 28
第二章 佛教与宋元之际的诗歌 39
第一节 佛陀精神与宋元之际诗人的人生理想 39
第二节 佛教对诗歌审美境界的影响 42
第三章 道教与宋元之际的诗歌 53
第一节 不同道派的不同影响 53
第二节 邓牧的道教信仰及其社会理想 61
第四章 遗民诗人群体 71
第一节 南宋遗民诗人创作的群体特征 71
第二节 西湖诗人群体 87
第三节 学官诗人戴表元的诗歌创作 102
第五章 庐陵诗人群与刘辰翁 123
第一节 朱陆合流与以庐陵为中心的江西诗人群 123
第二节 刘辰翁诗学思想的“不得已”说 138
第六章 理学家诗人群与金履祥 153
第一节 理学家诗人群的诗歌创作 153
第二节 金履祥的理学思想 164
第三节 金履祥的遗民心态与《濂洛风雅》的编选 179
第七章 忠臣义士诗人群体 195
第一节 忠臣义士诗人创作的群体特征 195
第二节 文天祥的诗歌创作 208
第三节 汪元量的诗史精神 224
第四节 谢翱的人格美和艺术美 235
第五节 林景熙的诗歌创作 251
第八章 降元诗人的诗歌创作——以方回为中心 269
第一节 方回的心态 269
第二节 方回的诗统论 284
第三节 方回的诗歌体裁论 295
第四节 方回诗歌的艺术特征 308
结论 323
附录:郑思肖以儒为本、兼融释道的精神结构 327
参考及征引文献 367
后记 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