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 梨园走马 3
尊重京剧规律 科学继承创新 3
创造必须从学习继承开始——“百日集训”带给我们的启示 8
流派传承是中国传统戏剧文化继承发展的基础 17
京剧——代表中华文明的戏剧形态 24
人才培养:京剧发展的有力支撑 29
提升表演创造力是戏曲传承发展的终极目标 32
张扬中国戏曲独特性 讲述精彩中国故事 41
青研班、流派班:戏曲高端人才培养的有效形式与历史性创新 44
记录经典辉煌 弘扬国粹魅力 51
公开才能树立评奖威信 55
京剧男旦成选秀与演出噱头让人珍视令人忧 58
论京剧“玩笑戏” 62
京剧如此辉煌 谭门功德无量 76
从《斩经堂》体会周信芳的人物塑造观和流派继承的深层规律 83
历久弥新的“奚派”与不能忘却的奚啸伯先生 88
声艺果然可胜群——浅议关肃霜先生的艺术贡献和历史地位 91
袁世海艺术散论——写在袁世海先生逝世10周年 97
京剧艺术的华彩展示与京剧音乐的成功探索——谈“2014年上海新春京剧晚会” 101
魅力与活力的进显——北京小剧场京剧断想 106
流派继承是京剧艺术发展的重要根基 111
民族文化盛世中的京剧电影工程 114
承前启后的老旦领军者——赵葆秀艺术浅论 118
另辟“奚”径——写在张建国演出周举办之际 123
时尚老旦袁慧琴 126
辽宁京剧:不求相似但求独特——辽宁省京剧优秀剧目巡演有感 132
话说艾兵 136
别开生面一康熙——评京剧《康熙大帝》 139
爱的礼赞与艺术家才情的展示——新编京剧《梁祝》观后 142
不能忘记的《三打陶三春》 146
京剧《金锁记》的审美价值与思考 150
从神坛走向凡间——评张建国在《泸水彝山》的诸葛亮形象 154
旧剧新生焕异彩——评王蓉蓉在京剧《姜秋莲》中的表演 157
一曲凄美爱情的京剧长调 161
实力 功力 魅力——张火丁新春京剧交响音乐会观后随笔 165
让京剧插上翅膀——有感于京剧《草原母亲》的三番创造 171
看《搜孤救孤》与《赵氏孤儿》同台演出的欣喜与感想 174
讴歌民族团结的戏剧史诗——京剧藏剧《文成公主》观后 177
墙头马上情无限——京剧《墙头马上》观后 182
巧将梅韵赋秋声——喜观程派《穆桂英挂帅》 185
京剧本体魅力的胜利 188
“武戏文唱”气度为先——看奚中路武戏专场感到的 191
《生活秀》:秀出刘子薇独有的一方艺术天地 195
允文允武演绎生动形象——评田磊在《北风紧》中的表演 198
整衣袂我这厢按节徐行 201
清新靓丽 委婉细腻 203
京剧小生的栋梁之材 207
花旦最难是清纯 210
翔实记录传统京剧文本 213
粉墨描绘出的华彩人生——《京剧名家刘秀荣传·序》 216
见事 见人 见情 见理——《金曲余韵》读后 221
普及与记录京剧脸谱艺术的珍贵读物——《〈空中剧院〉京剧脸谱选绘》读后 224
用线条书写神韵旋律——读崔英画戏作品有感 227
后辈笔下的马连良——《我的祖父马连良》读后 230
知识与欣赏的完美结合——田有亮著《百戏千谱》读后感言 233
一本介绍京剧服装的有益之作 236
下编 菊瓣缤纷 241
由自报家门说起 241
“肘子”中的京剧表演学 244
也说“因人设戏” 247
演员算老几 250
小议京剧穿戴的讲究与高明 253
小习惯 大文章 256
想象的魅力 259
小龙套 大手笔 262
假如没有锣鼓…… 265
为谭富英先生摆好 268
高明的同中求异 271
死谱儿活脸儿之妙 274
实授啊,实授! 277
生书熟戏的联想 280
我爱[散板] 283
人性化的皇帝独特的戏 286
请恕“马能行”等无罪 289
请看余叔岩的宋江 292
气质也是风格 295
培养个赵桐珊如何? 298
拿“凤冠”和“小过桥”说事儿 300
妙极了的[三枪] 303
美哉“水音儿” 306
梅兰芳的“嗅花”与王景愚的“吃鸡” 309
了不起的矮子功 312
脸谱与脸谱化 315
开逗·开涮·开心 318
经典不等于终点 321
京剧艺术中的缺陷美 325
京剧的幽默 328
激活程式 331
机趣大于雄辩 333
慧珠魅影 336
花旦原本很精彩 339
过场戏的风景线 342
关于王老好之研究 345
荀大师给咱把“有神说”的武器 348
“盖派”无疆 351
荡气回肠《斩经堂》 354
“大”与“小”的辩证法 357
大手笔的《赛太岁》 360
大师就是大师 363
不该遗忘的《朱砂痣》 366
“变”与“辨”的启示 369
SOS:武戏武生 373
《望江亭》是这样炼成的 376
《奇双会》引出的话语 379
《白蟒台》的N种解读 382
“余音”渺渺为何情? 385
“新腔儿”的误区 388
“三让座”的启示 391
窍门与一招鲜 394
“您是姓王啊?” 397
后记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