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医学 第2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白波,杨志寅著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040478921
  • 页数:349 页
图书介绍:行为医学是医学院校各个专业本科教育的公共课程,也是医学院校精神卫生、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必须课之一。本书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参考相关资料,进行了补充和修订。主要内容包括:行为医学的基本理论,应激,人类行为的发育特征,行为的生物学基础、心理学基础、社会学基础,本能行为,成瘾行为,就医与医疗行为,暴力行为与预防自杀,行为与健康,行为与疾病,行为改变策略等。写过程中,力求体现教材应有的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力求做到概念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新颖、层次清晰,既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也强调能反映行为医学的前沿进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行为医学的概念 1

第二节 行为医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3

一、行为医学研究的内容 3

二、行为医学研究的方法 4

第三节 行为医学的学科定位和分支 7

一、行为医学的学科定位 7

二、行为医学的学科分支 9

第四节 行为医学发展简史、现状和发展方向 11

一、行为医学发展简史 11

二、我国行为医学的兴起与发展 12

三、行为医学的发展趋势 13

第五节 行为决定健康 16

一、不良生活行为方式是当今人类健康的最大“杀手” 17

二、健康理念的引领价值 18

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8

四、追求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19

五、道德健康是健康的最高境界 20

六、行为健康是健康的基石 20

第二章 行为医学的基本理论 22

第一节 行为主义理论 22

一、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22

二、操作性条件反射和强化理论 24

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27

四、社会学习理论 28

五、交互抑制原理和系统脱敏 29

第二节 认知理论 30

一、认知学习理论 30

二、认知治疗理论 30

第三节 人本主义理论 32

一、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 32

二、罗杰斯的自我理论 33

第三章 行为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35

第一节 功能神经解剖学 35

一、神经元 35

二、神经胶质细胞 37

三、神经系统的功能区分 38

四、神经解剖结构与行为 39

五、大脑皮质 40

六、边缘系统的主要结构 41

七、与情绪密切相关的中枢结构 41

八、脑的功能特点 42

第二节 神经生理生化基础 43

一、神经元的电生理特征 43

二、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途径 44

三、神经系统主要的递质和调质 46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可塑性 50

一、神经系统可塑性的概念 50

二、神经系统可塑性的特点 50

三、神经系统可塑性的表达及效应 51

四、成人大脑皮质可塑性 51

五、成年期神经元再生 52

六、脑和行为可塑性的时间变化 53

七、神经系统可塑性的临床意义 53

第四章 人类行为发育特征 54

第一节 人类行为的基本特征 54

第二节 人类行为的发展特征 55

一、大脑发育 55

二、婴儿期的行为特点 57

三、幼儿期的行为特点 58

四、学龄期儿童的行为特点 59

五、青春期的行为特点 60

六、成年期的行为特点 62

第三节 男女行为特征的差异 68

一、生物差异 68

二、社会行为差异 69

三、认知过程差异 69

四、能力差异 70

五、职业成就的差异 70

六、女性的择偶行为特征 71

七、男性的择偶行为特征 72

第五章 人类行为的心理学基础 73

第一节 概述 73

一、行为与心理的概念 73

二、心理学与行为科学 74

第二节 认知与行为 75

一、认知的概念 75

二、认知的基本内容 75

第三节 情感与行为 77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77

二、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 77

三、情绪和情感的外部表现 78

第四节 动机与行为 78

一、动机的概念 78

二、动机的产生 79

三、动机的分类 80

四、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81

五、意志行动 81

第五节 人格与行为 82

一、人格的概念 82

二、人格的内容 83

三、人格的理论 83

四、行为模式与健康 84

第六章 人类行为的社会学基础 88

第一节 人类行为产生机制 88

第二节 人类行为的社会化 89

一、社会化的概念 89

二、社会化的类型 90

三、社会化的内容 90

四、社会化的条件 92

五、社会化的载体 92

六、社会化的过程 93

七、社会化的心理机制 94

第三节 人类行为的社会控制 95

一、社会控制的概念 95

二、社会控制的基本特征 95

三、社会控制的基本作用 96

四、社会控制的分型 96

五、社会控制的手段 96

第七章 本能行为 100

第一节 摄食行为 100

一、摄食行为的概念 100

二、摄食行为的生理机制 100

三、人类摄食行为模式及其影响因素 102

第二节 性行为 103

一、性行为概述 103

二、性行为的生理机制 105

三、性行为的心理学基础 106

第三节 攻击行为和自我防御行为 107

一、攻击行为 107

二、自我防御行为 110

第四节 利他行为 111

一、利他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111

二、利他行为的原因 111

三、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 113

第五节 群体行为 114

一、群体的概念与结构 114

二、他人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115

三、群体互动:竞争与合作 118

第六节 睡眠与生物节律 119

一、睡眠的概念及特征 119

二、人类的睡眠时相及其节律 120

三、睡眠的功能 121

四、睡眠剥夺对行为的影响 122

五、梦 122

第八章 成瘾行为 124

第一节 概述 124

一、基本概念 124

二、物质成瘾的成因及理论模型 126

三、物质成瘾的检查与诊断 128

四、物质成瘾的治疗原则 130

第二节 酒精成瘾 130

一、流行病学 130

二、酒精的药理学特点 131

三、临床表现 131

四、诊断与评估 132

五、治疗 133

六、预防和控制 136

第三节 烟草成瘾 136

一、流行病学 136

二、尼古丁的药理学特点 137

三、临床表现 137

四、诊断与评估 138

五、治疗 138

六、预防和控制 139

第四节 阿片类物质成瘾 139

一、流行病学 139

二、阿片类物质的药理学特点 140

三、临床表现 140

四、诊断 141

五、治疗 141

第五节 苯丙胺类物质成瘾 142

一、苯丙胺类物质的药理学特点 143

二、临床表现 143

三、诊断 144

四、治疗 144

第六节 网络成瘾 144

一、网络成瘾的成因 144

二、临床表现与临床分型 144

三、诊断与评估 145

四、治疗 146

第七节 病理性赌博(赌博成瘾) 146

一、临床表现 147

二、诊断 147

三、治疗 148

第九章 就医行为与医疗行为 149

第一节 患躯体疾病后常见的行为反应 149

一、疾病、患者和疾病行为 149

二、行为反应 150

第二节 就医行为与遵医行为 152

一、就医行为 152

二、遵医行为 156

第三节 医患沟通与医患互动 159

一、医患沟通 159

二、医患互动 165

第四节 医患关系与医疗行为 167

一、医患关系的概念 168

二、医患关系对“就医”和“行医”的影响 168

三、如何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170

第十章 医患关系 171

第一节 医患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171

一、医患关系模式 171

二、医患关系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173

第二节 医患沟通与冲突 175

一、医患沟通行为 175

二、医患冲突 177

第十一章 暴力行为与自杀预防 179

第一节 暴力行为与暴力犯罪 179

一、暴力犯罪 179

二、暴力行为的理论假设 180

三、暴力行为风险评估及干预 181

第二节 自杀及相关影响因素 184

一、自杀流行病学资料 184

二、自杀影响因素 185

第三节 自杀的危险性检查与评估 187

一、危险性评估 188

二、临床表现的评定 188

三、家庭和社区(周围环境)的评定 190

第四节 自杀预防 191

一、交谈可以作为缓解情绪焦虑和混乱的一种途径 191

二、他人的反应 191

三、保护因素 192

第五节 危机干预 194

一、危机的概念 194

二、危机理论的发展 194

三、危机干预的技术应用 196

四、危机干预的步骤 197

五、心理治疗技术在自杀企图危机干预中的应用 198

第十二章 行为与健康 200

第一节 行为与健康的关系 200

一、行为的定义 200

二、健康的定义 201

三、健康和行为 201

第二节 有利健康行为 203

一、健康行为 203

二、健康信念与健康行为 204

三、自我效能与健康行为 204

四、有利健康行为的常见内容 204

第三节 不利健康行为 206

一、不利健康行为的影响 206

二、不利健康行为的特征 207

三、常见的不利健康行为 207

第十三章 应激及相关障碍 211

第一节 应激及相关因素 211

一、应激的概念 211

二、应激源 212

第二节 应激的机制 214

一、应激作用的影响因素 214

二、社会环境因素 216

三、应对方式 217

第三节 应激与躯体疾病 220

一、应激造成的组织氧化损伤 220

二、应激造成的各器官损伤 220

第四节 应激与精神疾病 222

一、急性应激障碍 222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 223

三、适应障碍 225

第十四章 行为与常见病 226

第一节 行为与心脑血管疾病 226

一、心脑血管疾病的现状 226

二、行为和心理因素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 227

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229

四、脑卒中 230

五、干预措施 231

第二节 行为与慢性胃肠疾病 231

一、生物医学模式 231

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232

三、心身医学与疾病 232

四、消化心身疾病的常见表现及其含义 232

五、消化心身疾病的诊断线索 233

六、消化道疾病的行为医学观点 234

第三节 行为与糖尿病 234

一、流行病学特征 234

二、诊断及危害 235

三、危险因素 237

四、预防与治疗 238

[附]糖尿病理想的综合控制目标 238

第四节 行为与肥胖 239

一、流行病学特征 239

二、诊断及危害 239

三、危险因素 242

四、预防与治疗 243

第五节 行为与外科疾病 245

一、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246

二、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 247

第六节 行为与肿瘤 249

一、肿瘤的发生、发展、预后与心理行为的关系 249

二、肿瘤患者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 252

三、癌症心理干预方法及疗效概况 253

第十五章 慢性病健康干预与管理 257

第一节 慢性病健康干预的概念与策略 257

一、慢性病健康干预与管理的概念 257

二、慢性病健康干预策略与内容 260

三、行为干预是健康干预的核心 262

四、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264

第二节 健康教育干预与健康指导 266

一、健康教育干预的概念 266

二、健康教育干预的机制和目的 266

三、健康教育干预的主要方式 267

四、个体化行为改变的健康指导方法 267

五、健康教育干预的程序步骤 268

六、健康教育干预过程中的行为改变 268

第三节 健康信息收集与体检筛查 268

一、慢性病健康信息采集 268

二、健康体检与疾病筛查的主要形式 270

三、健康体检策略 271

四、健康体检的程序与方法 272

第四节 慢性病风险评估 272

一、风险评估的概念与意义 272

二、风险评估方法和类型 273

三、风险评估的慢性病类型 274

四、风险评估的程序步骤 274

第五节 健康干预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274

一、慢性病健康干预计划内容 274

二、健康干预方案的系统化组合 275

三、高危人群的健康干预 276

四、高危因素的干预控制方案 277

五、生活方式干预管理方案 278

六、健康干预的程序步骤 281

第六节 随访监测与自我管理 282

一、随访监测 282

二、自我管理教育干预 284

三、程序步骤 284

四、效果评价与相关指标体系 285

第十六章 行为测验与行为评估 286

第一节 概述 286

一、行为测验与评估的概念 286

二、行为测验与评估的性质 289

三、行为测验与评估的方法 289

四、行为测验与评估的价值 293

五、行为测验与评估的基本内容 293

第二节 认知行为测验 296

一、智力测验 296

二、能力倾向测验 299

三、成就测验 301

第三节 人格测验 302

一、人格测验概述 302

二、明尼苏达多相个性测查表 303

三、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 304

四、艾森克人格问卷 305

第四节 行为评估常用量表 307

一、行为评估概述 307

二、行为类型评定量表 309

三、适应性行为测验 311

四、儿童问题行为评定量表 312

五、神经行为功能综合评定量表 314

六、生活方式与行为危险因素评估量表 316

第十七章 行为疗法 319

第一节 行为矫正 319

一、提高行为发生率的方法 319

二、降低行为发生率的方法 321

三、综合性行为矫正方法 323

四、自我管理法 325

第二节 松弛疗法 326

一、肩式呼吸法 326

二、腹式呼吸法 327

三、自生训练法 327

四、渐进性肌肉松弛法 327

第三节 生物反馈疗法 328

一、概述 328

二、实施过程与注意事项 328

第四节 动机访谈 329

一、相关理论 329

二、基本精神 330

三、基本原则 330

四、基本步骤 330

五、基本技术 331

第五节 认知行为疗法 332

一、基本理论 332

二、基本技术 334

三、治疗步骤 336

第六节 接纳与承诺疗法 337

一、主要理论 337

二、治疗技术与程序 339

附表 341

参考文献 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