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1章 结果加重犯的渊源论/ 8
1.1 结果加重犯的历史梳理/ 8
1.1.1 结果加重犯的最初起源:自陷禁区原则/ 8
1.1.2 结果加重犯的历史发展/ 10
1.1.3 本节小结/ 13
1.2 结果加重犯的限制之原因/ 14
1.2.1 结果加重犯与责任主义的紧张关系/ 14
1.2.2 结果加重犯刑罚的严苛/ 25
1.2.3 认定标准的客观化导致结果加重犯范围的扩张/ 27
1.2.4 本节小结/ 31
1.3 结果加重犯限制的背后:责任原则与刑事政策/ 32
1.3.1 结果加重犯存在的价值/ 32
1.3.2 责任原则与预防刑事政策的权衡/ 34
第2章 结果加重犯的类型论/ 37
2.1 结果加重犯的类型之一:以主观罪过为标准/ 38
2.1.1 结果加重犯主观罪过的立法现状/ 38
2.1.2 我国结果加重犯类型之确定/ 43
2.2 结果加重犯的类型之二:以加重结果为标准/ 48
2.2.1 加重结果的立法表现形式/ 49
2.2.2 我国加重结果之界定/ 51
2.2.3 我国结果加重犯类型之确定/ 54
2.3 结果加重犯的类型之三:以刑罚设置为标准/ 64
2.3.1 结果加重犯的刑罚立法特点/ 64
2.3.2 结果加重犯类型之评析/ 71
2.4 本章结论/ 77
第3章 结果加重犯立法限制因素论/ 80
3.1 立法规范目的对结果加重犯范围的限缩/ 80
3.1.1 刑法的保护法益目的/ 80
3.1.2 结果加重犯的立法保护目的/ 82
3.2 我国犯罪成立定量因素对结果加重犯范围的限制/ 85
3.2.1 犯罪成立的定量因素/ 85
3.2.2 犯罪成立定量因素对结果加重犯的限制/ 88
3.2.3 小结/ 95
3.3 结果加重犯量刑的程序性补救:刑法第六十三条第二款/ 95
3.3.1 刑法第六十三条第二款的功能:结果加重犯法定刑以下裁量的出口/ 97
3.3.2 刑法第六十三条第二款“特殊情况”的界定/ 99
3.3.3 结果加重犯适用刑法第六十三条第二款的现实选择/ 101
第4章 结果加重犯的因果关系认定论/ 106
4.1 我国刑法实务对结果加重犯因果关系的认定/ 107
4.1.1 结果加重犯因果关系认定存在的问题/ 107
4.1.2 传统因果关系理论与司法的碰撞/ 111
4.2 国外结果加重犯因果关系的认定方式/ 115
4.2.1 条件论下结果加重犯因果关系的认定/ 115
4.2.2 相当因果关系论下结果加重犯因果关系的认定/ 124
4.2.3 本节小结/ 128
4.3 我国结果加重犯因果关系认定方式的构建:直接性的坚持/ 129
4.3.1 新的判断因素渗入传统因果关系理论/ 130
4.3.2 直接性与我国因果关系理论的关系/ 131
4.3.3 直接性要件的判定:危险的理解/ 131
第5章 结果加重犯的主观认定论/ 135
5.1 结果加重犯主观罪过之学说/ 135
5.1.1 结果加重犯主观罪过的学说介绍/ 135
5.1.2 传统罪过理论视角下的学说评析/ 139
5.1.3 对基本行为的故意和加重结果的过失认定的必然性/ 144
5.2 司法实务对结果加重犯的主观罪过认定方式/ 146
5.2.1 我国司法实务对结果加重犯的主观判定方式/ 146
5.2.2 台湾地区、德国实务对结果加重犯的主观判定方式/ 150
5.2.3 结果加重犯罪过认定方式之评析/ 153
5.3 我国结果加重犯主观罪过之具体认定/ 154
5.3.1 基本犯故意的认定/ 155
5.3.2 对加重结果过失的认定/ 156
第6章 共同犯罪中的加重结果责任/ 163
6.1 共同犯罪中的加重结果责任的概述/ 163
6.1.1 共同犯罪中的加重结果责任的概念解读/ 163
6.1.2 共同犯罪的基本理论与加重结果责任的关系/ 164
6.1.3 结果加重犯的类型及本质对加重责任的决定性/ 166
6.2 共同犯罪中加重结果责任的承担范围/ 168
6.2.1 结果加重犯的共同正犯/ 168
6.2.2 共犯不应承担“故意+过失”类型下的加重责任/ 178
6.3 共同犯罪中加重结果责任承担方式的限制/ 182
6.3.1 确认罪刑法定作为加重结果责任承担的限制原则/ 182
6.3.2 罪刑法定原则下的具体限制/ 183
结论/ 186
参考文献/ 190
后记/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