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起点 2
艺术地再现生活的真实——论卢新华《伤痕》 2
对心灵世界的开掘与探索——读卢新华《森林之梦》 5
蓬门今始为君开——读卢新华《紫禁女》 8
第二辑 海上文谈 16
关于“海上文谈”的一封信 16
《金瓯缺》:对时间帷幕的穿透 18
赵长天的两个侧面:人事与自然 30
笑声中的追求——沙叶新话剧艺术随想 40
小路的启示——一茹志鹃《草原上的小路》导读 49
告别橙色的梦——读王安忆的三部小说 55
双重叠影·深层象征——从《小鲍庄》谈王安忆小说的叙事技巧 70
两个六九届初中生的对话——与王安忆对话 83
近于无事的悲哀——沈善增小说艺术初探 95
在两个文本之间——致沈善增谈《正常人》 103
由故事到反故事——谈李晓的小说 109
走你自己的路——谈程乃珊《望尽天涯路》 115
竹林的小说——文学书简之一 124
关于性格化的通信 129
第三辑 批评与想象 136
批评二题 136
批评方法与批评家的选择 142
从批评的实践性看当代批评的发展趋向 148
换一种眼光看人世——赵本夫小说艺术初探 158
蜕变期的印痕——致赵本夫 166
关于赵本夫的三篇文章 172
声色犬马皆有境界——莫言小说艺术三题 179
历史与现实的二元对话——谈莫言《玫瑰玫瑰香气扑鼻》 195
红色:辉煌与残酷——关于莫言《红高粱》与杨斌华对话 202
不动声色的探索——关于《悬挂的绿苹果》与杨斌华对话 212
在社会理性的准则之外——评叶兆言的小说 219
《北京人》:从形式到内容的挑战 228
余华小说与世纪末意识——致林燿德 233
黑色的颓废——读王朔的作品札记 241
从嘲弄到温柔——王朔的变化 256
刘震云:冬天的话题 260
孙惠芬的小说——文学书简之二 265
关于长篇小说结构模式的通信 271
长篇小说的结构形式的再探讨 291
当代文学创作中的文化寻根意识 296
自然主义与生存意识 311
关于新历史小说 332
女性文学与女性作家的文学 338
第四辑 重写文学史 344
关于“重写文学史” 344
要有个人写的文学史 355
为什么要“重写文学史”——与王晓明对话 357
知识分子精神与“重写文学史”——与杨庆祥对话 382
第五辑 五四传统与当代立场 396
五四与当代——对一种学术萎缩现象的断想 396
试论知识分子在现代社会转型期的三种价值取向 412
我往何处去——新文化传统与当代知识分子的文化认同 425
现代出版与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 440
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三封信 453
人文精神讨论再出发 470
面对沧桑看云时 476
倾听八十年代的“绝响” 485
知识分子的新文化传统与当代立场——与王晓明对话 494
附录:坚实、热忱的求索者(陈骏涛) 504
跋 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