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学理逻辑 1
1.1 网络文学本体论纲 1
1.2 现代科技文明的人文哲学 15
1.3 数字化传媒技术的审美视界 27
1.4 重写文学史与网络文学的“入史”问题 38
第2章 理论转型 54
2.1 数字媒介与中国文学的转型 54
2.2 新媒体与中国文艺学的转向 83
2.3 数字图像时代的文学边界 108
2.4 网络传媒下文化的三重转向 115
2.5 网络媒体对文学经典观念的解构 130
2.6 网络文学:从书页到网页的博弈 139
2.7 媒介发展与文学阅读的演变 150
2.8 文学研究的范式、边界与媒介 163
第3章 观念谱系 170
3.1 网络文学的体制谱系学反思 170
3.2 数字传媒时代的图像表意与文字审美 188
3.3 网络文学:从“草根庶出”到主流认可 202
3.4 新媒体的技术审美与视觉消费 209
3.5 网络文学审美导向的思考 221
第4章 价值构建 231
4.1 数字化文艺学的人文承载 231
4.2 网络文学的价值取向及其自逆式消解 242
4.3 意义指向与价值承载 253
4.4 网络时代仍需要倡导人民文学 258
4.5 网络时代,为何写作? 260
4.6 传媒推力与文学魂归 265
第5章 体式样态 270
5.1 网络时代的文学形式 270
5.2 博客文学的结构体式与创生形态 278
5.3 微博客:网络传播的“软文学” 291
5.4 微信文学的存在方式与功能取向 303
5.5 手机短信的文学身份与文体审美 316
5.6 数字动漫的艺术审美与技术张力 327
5.7 多维视野中的网络游戏 338
5.8 “火星文”:挑战传统与更新观念 352
第6章 现状评辨 365
6.1 网络文学发展中的悖论选择 365
6.2 新媒体文学:现状、问题与动向 379
6.3 当下网络文学的十个关键词 390
6.4 网络类型小说:机缘和困局 403
6.5 网络写作的困局与成因 414
6.6 海外华文网络文学扫描 425
第7章 批评范式 436
7.1 网络文学批评的价值和局限 436
7.2 当传统批评家遭遇网络 449
7.3 网络文学,离茅盾文学奖有多远? 454
7.4 网络文化兴起对文化产品评价的影响 458
7.5 网络文学研究基点及其语境选择 470
后记 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