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生物学形成和发展 1
一、19世纪以前生命科学的发展概况 1
二、19世纪生命科学的蓬勃发展 1
三、20世纪生命科学的崭新面貌 2
四、21世纪生命科学的进展 3
第二节 生命的基本特征 3
一、生物大分子是生命的物质基础 3
二、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功能的基本单位 3
三、新陈代谢是生命的基本运动形式 3
四、生长发育是生物体由量变到质变的表现形式 4
五、生殖是生命现象无限延续的根本途径 4
六、遗传和变异是决定和影响生命现象的中枢 4
七、生物与环境的统一是自然界的基本法则 4
八、生物进化是生命活动的全部历史 5
第三节 生物学与医学的关系 5
一、生长发育与医学 6
二、分化与医学 6
三、干细胞与医学 6
四、基因组计划与医学 6
五、生殖与医学 7
六、生物学与中药学 7
七、生物学与中西医结合医学 7
第一篇 医学细胞生物学 9
第二章 医学细胞生物学概论 9
第一节 医学细胞生物学及其研究内容 9
第二节 医学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9
一、显微镜技术 10
二、细胞分离和培养技术 11
三、细胞组分的分级分离技术 12
四、流式细胞技术 12
第三章 细胞概述 14
第一节 细胞的分子基础 14
一、无机化合物 14
二、有机化合物 15
第二节 细胞的形态与类型 18
一、细胞的大小与形态 18
二、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19
第四章 细胞膜 21
第一节 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21
一、细胞膜类脂 21
二、细胞膜蛋白 24
三、细胞膜糖类与细胞被 25
第二节 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模型及基本特性 26
一、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模型 26
二、细胞膜的特性 26
第三节 细胞膜与物质运输 27
一、跨膜运输 27
二、膜泡运输 29
第四节 细胞膜受体与细胞识别 30
一、细胞膜受体 30
二、细胞识别 32
第五节 细胞膜与疾病 32
一、膜转运系统异常与疾病 32
二、膜受体异常与疾病 33
第五章 细胞质 34
第一节 细胞的内膜系统 34
一、内质网 34
二、高尔基复合体 37
三、溶酶体 39
四、过氧化物酶体 41
第二节 核糖体 42
一、核糖体的类型和化学组成 43
二、核糖体的结构 43
三、核糖体的功能 43
四、核糖体的病理变化 45
第三节 线粒体 45
一、线粒体的形态结构 45
二、线粒体的超微结构 46
三、线粒体的主要功能 47
四、线粒体的半自主性 49
五、线粒体与疾病 50
第四节 细胞骨架 51
一、微管 51
二、微丝 53
三、中间纤维 54
四、细胞骨架与疾病 56
第六章 细胞核 58
第一节 细胞核的形态 58
一、细胞核的形态和大小 58
二、细胞核的数目和位置 58
第二节 细胞核的结构 59
一、核被膜 59
二、染色质与染色体 60
三、核仁 62
四、核基质 63
第三节 细胞核的功能 64
一、遗传信息的贮存 64
二、DNA复制 64
三、遗传信息的转录 66
第四节 细胞核与疾病 66
一、细胞核形态异常 66
二、细胞核的遗传物质异常 66
第七章 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 67
第一节 细胞的增殖方式 67
一、无丝分裂 67
二、有丝分裂 67
三、减数分裂 67
第二节 细胞的增殖周期 67
一、细胞增殖周期各时相的特点 69
二、细胞周期的调控 71
第三节 减数分裂和配子发生 74
一、减数分裂 74
二、配子发生 76
第四节 细胞增殖与医学 77
一、肿瘤细胞增殖周期 77
二、细胞周期与肿瘤治疗 78
第五节 细胞分化、衰老与死亡 78
一、细胞分化 78
二、细胞衰老 81
三、细胞死亡 82
第八章 干细胞和细胞工程 85
第一节 干细胞 85
一、干细胞的分类和特征 85
二、几种干细胞 87
三、干细胞分化与中医药 90
四、干细胞在中医药方面的应用 90
第二节 细胞工程 92
第二篇 医学遗传学 93
第九章 医学遗传学概述 93
第一节 医学遗传学概念及其研究内容 93
第二节 医学遗传学研究方法 93
一、系谱分析法 93
二、群体筛选法 93
三、染色体分析法 94
四、双生子法 94
五、种族差异比较 94
六、疾病组分分析 94
七、伴随性状研究 95
第三节 遗传病的概述 95
一、遗传病的概念 95
二、遗传病的特点 95
三、遗传病的分类 96
第十章 基因及基因突变 99
第一节 核基因的序列组织 99
一、单一序列和重复序列 99
二、多基因家族和假基因 100
第二节 真核生物结构基因 100
一、转录区 101
二、侧翼序列 101
第三节 基因的表达 102
一、转录 102
二、翻译 103
第四节 基因突变 103
一、基因突变的概念 104
二、基因突变的特性 104
三、基因突变分子机制 104
四、基因突变的表型效应 106
五、DNA损伤的修复 107
第十一章 单基因遗传与单基因遗传病 109
第一节 遗传学基本规律 109
一、分离定律 109
二、自由组合定律 111
三、连锁与互换律 112
第二节 单基因疾病的遗传方式 113
一、系谱与系谱分析法 113
二、常染色体遗传 114
三、性连锁遗传 120
第三节 两种单基因性状或疾病的传递 124
一、两种单基因性状或疾病的自由组合 124
二、两种单基因病的连锁与互换 124
第十二章 多基因遗传与多基因遗传病 126
第一节 多基因遗传的特点 126
一、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 126
二、多基因遗传的特点 127
第二节 多基因遗传病 128
一、多基因遗传病概述 128
二、易患性与发病阈值 129
三、遗传度(率) 129
四、多基因遗传病复发风险的估计 131
第十三章 人类染色体与染色体病 133
第一节 人类染色体 133
一、染色体基本特征 133
二、染色体分组核型和显带技术 135
第二节 染色体畸变 140
一、染色体数目畸变 140
二、染色体结构畸变 142
第三节 染色体病 145
一、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疾病 145
二、染色体结构异常的疾病 147
三、两性畸形 148
第十四章 群体遗传学 150
第一节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150
第二节 遗传平衡定律 151
一、遗传平衡定律 151
二、遗传平衡定律的应用 152
第三节 影响遗传平衡的因素 154
一、基因突变 154
二、自然选择 154
三、遗传漂变 156
四、迁移 157
五、非随机婚配和近亲婚配 157
第四节 遗传负荷 159
第十五章 临床遗传学 161
第一节 遗传病的诊断 161
一、临证诊断 161
二、症状前诊断 163
三、产前诊断 164
四、着床(种植)前诊断 165
第二节 遗传病的治疗 166
一、常规治疗原则 166
二、基因治疗 166
第三节 遗传病的预防 168
一、遗传筛查 169
二、遗传咨询 169
三、遗传登记和随访 171
四、遗传保健 171
第十六章 中医遗传学 172
第一节 概述 172
一、中医遗传学的含义 172
二、“时代断层”与“遗传隔离” 172
三、中医遗传学的研究领域 173
四、中医遗传学的特点 173
五、中医遗传学思想发展史 173
六、中医遗传学的研究意义 174
第二节 中医遗传学理论基础 175
一、肾本先天论 175
二、阴阳整体论 175
三、易理术数论 175
四、藏象行为论 175
五、先天禀赋论 176
第三节 中医遗传学临床基础 176
一、概说 176
二、先天疾病说 176
三、“治未病”防范先天疾病 177
四、胎教胎养的独到见解 177
五、先天方药的发展 177
第四节 证候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178
一、“证乃一类功能基因组”的假说 178
二、先天肾虚证的遗传行为实验研究 178
三、肾阳虚证基因组的候选基因筛选 178
四、禀赋体质的辨证研究 179
第五节 病证结合的中医遗传学研究 179
一、β-地中海贫血症的补肾的分子机制研究 179
二、肾虚证糖尿病家系的差异表达基因研究 180
三、血瘀证冠心病的危险性基因研究 180
第三篇 生物的多样性与生物技术 183
第十七章 生物的多样性与中药资源 183
第一节 生物的多样性 183
一、种的概念和命名方法 183
二、生物的分类 184
第二节 中医药资源 185
一、药用植物资源概述 185
二、药用动物资源概述 187
三、中药材道地性评价及保护重要中药遗传资源 188
第十八章 生物技术与中医药 189
第一节 生物技术简介 189
一、细胞工程 189
二、发酵工程 189
三、酶工程 190
四、蛋白质工程 190
第二节 生物技术在中药学中的应用 190
一、生物技术在中药材鉴定中的应用 190
二、生物技术在中药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192
第三节 中医药研究新技术简介 193
一、基因工程与转基因工程 193
二、指纹图谱技术 193
三、纳米技术与中医药 193
四、生物芯片技术与中医药 193
第四篇 生命与环境 195
第十九章 生物与环境 195
第一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95
一、环境因子构成 195
二、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 197
第二节 生态学层次的基本特征 197
一、种群生态学的基本概念与密度调节规律 197
二、群落生态学 199
三、生态系统生态学 200
第二十章 人类和环境 203
第一节 资源衰减与人口增长 203
一、生物资源 203
二、生态资源 204
三、矿产资源 205
四、人口增长与资源开发关系 206
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 206
一、人体与内外环境的统一性 206
二、环境污染 207
三、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 208
第三节 生物环境与中药资源 209
附录一 主要参考文献 211
附录二 英中文对照索引 213
附录三 光镜电镜照片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