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述 1
第一章 导言 1
第一节 中医内科学的定义和范围 1
第二节 中医内科的学术发展源流 1
一、中医理论奠基时期 1
二、中医理论的继承发展时期 2
三、中医理论的系统完善时期 3
第二章 中医内科学疾病辨证论治思路与原则 4
第一节 以病机为核心的辨治思路 4
一、中医辨证方法 5
二、四诊与辨证的运用 6
第二节 病证结合的辨证思路 6
一、病、证、症的基本含义及关系 6
二、辨证与辨病的区别与联系以及两者的结合 7
三、治疗原则 7
第三节 中医内科疾病的辨治原则 8
第三章 中医内科疾病辨证论治概要 10
第一节 外感六淫病证辨治概要 10
一、风 10
1.风寒证 10
2.风热证 11
3.风入经络证 11
二、寒 11
1.寒邪袭表证 12
2.中寒证 12
三、暑证 12
1.中暑 13
2.暑热证 13
3.暑湿证 13
四、湿证 13
1.湿困卫表证 14
2.湿滞经络证 14
3.湿毒侵淫证 14
五、燥证 14
1.温燥证 15
2.凉燥证 15
六、火证 15
1.火淫证候 16
2.火热证 16
3.火毒证 17
4.火邪为病总诀 17
5.火热炽盛证 18
第二节 内生五气病证辨治概要 19
外感六淫与内生五邪的区别 19
一、内风证 19
1.肝阳化风证 20
2.热极生风证 20
3.阴虚风动证 20
二、内寒证(寒从中生) 20
1.阴寒内盛证 21
2.脾肾阳虚证 21
三、内湿证 22
1.寒湿中阻证 22
2.湿热内蕴证 22
3.脾虚湿困证 22
四、内燥证 23
1.肺胃津伤证 23
2.肝肾津伤证 23
五、内火证 23
1.实火证 24
2.虚火证 24
第三节 脏腑病证辨治概要 24
一、肺与大肠 25
二、心与小肠 27
三、脾与胃 30
四、肝与胆 32
五、肾与膀胱 35
第四节 气血津液病证辨治概要 37
一、气病 38
1.气的病变症状 38
2.气病总诀 39
二、血病及其治法 40
三、痰病 42
四、饮病 44
第五节 六经与卫气营血病机病证 45
一、六经病机病证 45
1.三阳经 45
2.三阴经 45
二、卫气营血病机病证 46
各 论 47
第一章 肺系病证 47
第一节 感冒 47
第二节 咳嗽 50
第三节 哮病 53
第四节 喘证 55
第五节 肺胀 57
第六节 肺痈 60
第七节 肺痨 62
第八节 肺痿 65
第二章 心系病证 66
第一节 心悸 66
第二节 胸痹 70
附:真心痛 70
第三节 厥证 75
第四节 不寐 76
第五节 痴呆 79
第六节 癫狂 81
第七节 癎病 84
第三章 脾胃病证 87
第一节 胃痛吐酸、嘈杂 87
第二节 痞满 89
第三节 呕吐 90
第四节 呃逆 92
第五节 噎膈附:反胃 93
第六节 腹痛 96
第七节 痢疾 99
第八节 泄泻 101
第九节 便秘 104
第四章 肝胆病证 106
第一节 胁痛 107
第二节 黄疸萎黄 108
第三节 积聚 112
第四节 鼓胀 114
第五节 眩晕 117
第六节 头痛 119
第七节 中风 123
第八节 瘿病 128
第九节 疟疾 129
第五章 肾系病证 131
第一节 水肿 132
第二节 淋证(附:尿浊) 134
第三节 癃闭 136
第四节 关格 138
第五节 阳痿 139
第六节 遗精(附:早泄) 140
第六章 气血津液病证 142
第一节 郁证 142
第二节 血证总诀 144
第三节 痰饮 151
第四节 消渴 154
第五节 内伤发热 156
第六节 汗证 157
第七节 肥胖 159
第八节 虚劳 160
第九节 癌病 164
一、癌病概念、病因病机诊断 164
二、癌病的鉴别 165
三、癌病证治分类 165
1.气郁痰瘀证 165
2.毒热壅盛证 165
3.湿热郁毒证 166
4.瘀毒内阻证 166
5.阴伤气耗证 166
6.气血双亏证 166
第七章 肢体经络病证 169
第一节 痹证 169
第二节 痿证 171
第三节 颤证 173
第四节 痉证 176
第八章 其他 178
一、疝气 178
二、肝痈 178
三、百合病 179
四、失音 179
五、昏迷 179
参考书籍 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