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业对接产业研究与实践》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梁建军,张宝成著
  • 出 版 社: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312039492
  • 页数:24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阐述了高职院校专业对接产业研究与实践方面的内容。全书由“专业与产业概述”、“对接产业的专业设置研究”、“对接产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对接产业的课程建设研究”、“对接产业的实训基地建设研究”、“对接产业的教学团队建设研究”、“对接产业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对接产业的人才质量评价研究”、“对接产业的专业建设制度研究”以及作者单位专业对接产业的实践案例十个部分组成。

第1章 专业与产业概述 1

1.1 高职院校的专业与专业设置 1

1.1.1 专业 1

1.1.2 专业设置 2

1.2 我国的产业与产业结构 4

1.2.1 产业与产业结构概述 4

1.2.2 我国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核心产业分析 7

1.2.3 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10

1.2.4 我国产业结构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分析 11

第2章 对接产业的专业设置研究 15

2.1 对接产业的专业设置原则 15

2.2 我国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 20

2.2.1 我国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现状 20

2.2.2 专业设置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2.2.3 专业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25

2.3 影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因素分析 26

2.3.1 影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社会因素 26

2.3.2 影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学校因素 27

2.3.3 影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生源因素 28

2.4 我国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模式分析 30

2.4.1 我国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几种模式 30

2.4.2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32

2.4.3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几种对策 33

2.5 发达国家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的特点分析 36

2.5.1 德国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 36

2.5.2 美国社区学院的专业设置 39

2.5.3 加拿大社区学院的专业设置 41

附录1 2014年安徽省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情况分析报告 43

第3章 对接产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50

3.1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50

3.1.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背景 50

3.1.2 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52

3.2 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问题 57

3.2.1 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57

3.2.2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59

3.3 发达国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模式及启示 61

3.3.1 发达国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模式 61

3.3.2 发达国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分析 67

3.3.3 国外高职教育的成功经验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67

3.4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70

3.4.1 更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观念 70

3.4.2 确立素质与能力综合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72

3.4.3 突出专业与技术结合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 73

3.5 对接产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订单”培养模式为例 74

3.5.1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74

3.5.2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75

3.5.3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证分析 76

附录2 2015级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78

第4章 对接产业的课程建设研究 106

4.1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观 107

4.1.1 知识本位课程观 107

4.1.2 能力本位课程观 108

4.1.3 人格本位课程观 109

4.2 高职课程改革现状 111

4.2.1 学科体系的课程有所削弱 111

4.2.2 模块化的课程体系逐步构建 112

4.2.3 工学结合课程改革取得进展 113

4.3 对接产业的课程建设 114

4.3.1 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115

4.3.2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116

4.3.3 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118

4.3.4 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119

第5章 对接产业的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124

5.1 实训基地的地位与作用 124

5.2 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与任务 126

5.2.1 建设目标 126

5.2.2 建设任务 128

5.3 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 129

5.4 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原则 130

5.5 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133

5.5.1 政府缺乏引导,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134

5.5.2 学校自身及企业因素 135

5.5.3 实训基地建设总体条件不足 136

5.6 国外对接产业的实训基地建设及启示 138

5.6.1 国外对接产业的实训基地建设 138

5.6.2 对我国实训基地建设的启示 140

第6章 对接产业的教学团队建设研究 143

6.1 教学团队的内涵 143

6.1.1 团队的概念 143

6.1.2 教学团队 144

6.2 建设教学团队的意义 146

6.2.1 建设教学团队有利于高等职业院校“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 146

6.2.2 建设教学团队有利于高等职业院校优化师资结构 147

6.2.3 建设教学团队有利于高等职业院校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147

6.2.4 建设教学团队有利于高等职业院校打造品牌专业 148

6.3 我国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148

6.3.1 教学团队成员结构不合理 148

6.3.2 教学团队成员合作意识不足 149

6.3.3 教学团队建设政策不完善 150

6.3.4 教学团队建设不注重团队文化因素 150

6.3.5 企业参与教学团队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150

6.4 教学团队建设的一般内容 151

6.4.1 制定相关制度 151

6.4.2 选定专业带头人 151

6.4.3 师资队伍建设 152

6.4.4 团队的内涵建设 152

6.5 教学团队建设在对接产业中的作用 153

6.5.1 为地方企业开展培训工作 153

6.5.2 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 154

6.5.3 是深化校企合作关系的纽带 154

6.6 对接产业教学团队建设的途径 155

6.6.1 校企合作共同制订教学团队建设的规划 155

6.6.2 制定对接产业的教学团队建设制度 155

6.6.3 校企合作共同打造“双师结构”教师队伍 156

6.6.4 充分考虑团队的科研能力 156

第7章 对接产业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159

7.1 高职院校专业文化的内涵 160

7.1.1 专业文化的概念 160

7.1.2 高职院校专业文化的内容 161

7.1.3 高职院校专业文化的特点 163

7.2 专业文化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164

7.2.1 起到引领高等职业教育方向的作用 165

7.2.2 起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作用 165

7.2.3 起到密切校企合作的作用 165

7.2.4 起到推动专业发展的作用 166

7.3 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166

7.3.1 从专业文化建设的环境来看,校企合作还没达到文化融合的境界 166

7.3.2 从专业文化建设的阶段来看,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还处在初期阶段 167

7.3.3 从专业文化建设的效果来看,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共性有余、个性不足 167

7.4 企业文化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关系 168

7.4.1 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概念 168

7.4.2 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差异性 168

7.4.3 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相同性 169

7.4.4 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的可能性 169

7.5 产业文化与高职院校专业文化的关系 169

7.5.1 产业文化与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关系的渊源 169

7.5.2 产业文化与专业文化的冲突 170

7.5.3 产业文化对专业文化的再造 171

7.6 对接产业的专业文化建设途径 172

7.6.1 更新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理念 172

7.6.2 校企合作共同建设专业文化 172

7.6.3 提升教师产业文化素养 173

7.6.4 进行课程改革 174

第8章 对接产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 177

8.1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内涵 177

8.1.1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177

8.1.2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179

8.1.3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 180

8.2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意义 181

8.2.1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要求 181

8.2.2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是体现“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要求 182

8.2.3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是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 182

8.2.4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是提升人才质量社会满意程度的要求 183

8.3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概况 184

8.3.1 单一的评价方式已突破,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正在形成 184

8.3.2 评价主体仍然是学校,其他主体参与不多 185

8.3.3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尚不够完善 186

8.3.4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专业化程度不够 186

8.4 德国职业教育考核模式对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启示 187

8.4.1 “教考分离”的考核模式 187

8.4.2 “能力本位”的评价标准 188

8.4.3 “三证合一”的准入制度 188

8.4.4 “保驾护航”的法律体系 189

8.5 对接产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190

8.5.1 构建对接产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思路 190

8.5.2 对接产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框架 191

8.5.3 对接产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实施 194

8.5.4 对接产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反馈作用 195

第9章 对接产业的专业建设制度研究 197

9.1 对接产业的专业建设制度的内涵 197

9.1.1 制度与高职院校制度 198

9.1.2 对接产业的专业建设制度概念 198

9.1.3 对接产业的专业建设制度特征 199

9.2 对接产业的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200

9.2.1 制度是对接产业的专业存在的基础 200

9.2.2 制度是对接产业的专业持续发展与特色发展的保障 201

9.2.3 制度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02

9.2.4 制度是协调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关系的中介 202

9.3 对接产业的专业建设制度内容 203

9.3.1 专业设置制度 203

9.3.2 专业发展制度 203

9.3.3 人才培养制度 204

9.3.4 教学运行制度 204

9.4 专业建设制度的建立 204

9.4.1 科学性原则 205

9.4.2 民主性原则 205

9.4.3 人本性原则 205

9.4.4 系统性原则 205

9.4.5 时效性原则 206

9.5 专业建设制度的实施 206

9.5.1 增强制度意识 206

9.5.2 领导要以身作则 207

9.5.3 执行要不折不扣 207

9.5.4 监督检查 207

第10章 专业对接产业的实践案例——以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9

10.1 “双元”施教,订单培养 210

10.1.1 “双元制”的实施 210

10.1.2 “双元制”带来的成效与反响 212

10.1.3 建议与启示 212

10.2 组建滁州职业教育集团 214

10.2.1 滁州职业教育集团成立的背景 214

10.2.2 滁州职业教育集团基本概况 216

10.2.3 滁州职业教育集团未来五年的工作思路 217

10.3 实施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 219

10.3.1 项目概况 220

10.3.2 项目建设任务完成情况 221

10.3.3 项目建设成效 229

10.3.4 存在的问题 232

10.3.5 下一步工作计划 233

附录3 滁州职业教育集团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单位 234

附录4 滁州市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 236

附录5 滁州职业教育集团2014年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安排——抓住机遇 扎实工作 努力开创安徽滁州职业教育集团合作共赢的新局面 239

后记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