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为什么要参与? 1
第1章 参与的原则 7
让参与变得形象化、可操作 9
让参与发挥最大效用 12
参与是个什么样子? 14
谁来参与? 20
观众参与的成果 22
参与的工作原理 28
第2章 参与从“我”开始 39
观众优先 40
把观众视作不同的个体 45
现实世界的个人资料 48
文化机构观众个人资料模式设计 53
文化机构个性化的实践 62
在场体验的个性化 66
个性化与观众回访 84
会员制很重要 87
第3章 从我到我们 95
网络效应 97
社交体验的技术屏障设计 107
平台和价值 115
平台设计的创意路线 121
平台与权力 130
第4章 社交实物 139
如何才能成为社交实物? 141
给社交实物设计平台 145
现实世界的社交平台 149
向观众提问 151
导览有助于社交体验 164
刺激性展示设计 171
给观众社交指导 177
分享实物 186
第5章 界定你想要的参与模式 195
参与的模式 196
参与和文化机构使命 202
参与的战略价值 208
第6章 让观众成为贡献者 213
贡献型项目的三种方法 217
示范出你所期待的观众参与行为 223
处理观众的贡献 231
观众对贡献型项目的回应 235
第7章 与观众合作 241
两种合作 245
安排合作 248
工作人员在合作型项目中的角色 252
研究型项目中的合作 262
与一般观众进行合作 265
一般观众对于合作型项目的回应 269
第8章 与观众共同创造 271
设计共同创作的平台 276
共同创造与馆内文化 282
第9章 招待参与者 289
把招待作为深层次交流的试点 300
在社区艺廊办展 303
第10章 评估参与式项目 309
评估影响 310
开发有意义的评估工具 313
渐进评估和及时调整 322
让参与者也加入到评估中来 324
第11章 参与的管理和可持续发展 329
参与和馆内文化 331
参与要先从工作人员做起 335
工作人员管理参与的策略 340
参与式项目的长效管理 345
参与式项目的永续发展 350
展望 355
致谢 359
参考文献节选 363
索引 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