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 1
1.2 主要研究工作 3
1.3 本书的主要贡献 4
1.4 本书的架构 5
第2章 IPv6相关研究综述 7
2.1 本章 引言 7
2.2 IPv6协议介绍 8
2.2.1 IPv6协议 8
2.2.2 IPv6地址格式 8
2.3 IPv6相关研究 10
2.3.1 IPv6网络流量测量与分析 10
2.3.2 IPv6网络性能测量与分析 17
2.4 IPv6网络管理 24
2.4.1 网络管理的必要性 25
2.4.2 IPv6网络流量管理 26
2.4.3 IPv6网络性能管理 27
2.5 本章 小结 28
第3章 IPv6网络流量分析 29
3.1 本章 引言 29
3.2 数据采集方法 30
3.2.1 基于端口镜像的数据采集方法 31
3.2.2 基于Netflow v9的数据采集方法 32
3.3 IP粒度数据分析 33
3.3.1 IPv6用户追踪 34
3.3.2 认证系统部署 36
3.3.3 IPv6用户行为分析 37
3.4 IPv6前缀粒度数据分析 41
3.4.1 前缀分配情况 41
3.4.2 前缀粒度特征 43
3.4.3 分析结果讨论 48
3.5 IPv6节 点粒度数据分析 48
3.5.1 基本特征提取 49
3.5.2 流量分布情况 52
3.5.3 分析结果讨论 60
3.6 本章 小结 61
第4章 IPv6流量统计属性建模 63
4.1 本章 引言 63
4.2 流量大小的拟合与预测 64
4.2.1 出流量拟合和预测 65
4.2.2 入流量拟合和预测 69
4.2.3 总结和分析 73
4.3 统计属性的相关性和关联性 74
4.4 流量分布建模 77
4.5 本章 小结 78
第5章 IPv6网络性能分析 79
5.1 本章 引言 79
5.2 源地址的可信性分析 80
5.2.1 可信性验证系统 80
5.2.2 可信性探测流程 82
5.2.3 可信性实验部署 84
5.3 域内网络性能分析 89
5.3.1 可达性分析 90
5.3.2 延时分析 91
5.3.3 丢包率分析 92
5.3.4 链路利用率分析 93
5.4 IPv6域内网络故障定位 94
5.4.1 网络故障分类 95
5.4.2 启发式故障定位方法 95
5.4.3 网络故障分析 97
5.5 域间网络性能分析 98
5.5.1 可达性分析 100
5.5.2 延时分析 101
5.5.3 丢包率分析 106
5.5.4 包乱序分析 108
5.6 本章 小结 109
第6章 IPv6互联性能优化 110
6.1 本章 引言 110
6.2 性能探测与计算 111
6.2.1 性能优化问题产生 112
6.2.2 性能探测 113
6.2.3 性能计算 114
6.3 配置分析与自动优化调整 115
6.3.1 配置组成 115
6.3.2 配置复杂度 119
6.3.3 自动优化调整 124
6.4 性能反馈与评估 128
6.4.1 性能反馈 128
6.4.2 性能评估 129
6.5 本章 小结 132
第7章 结论和展望 133
7.1 本书总结 133
7.2 展望 136
附录 主要符号对照表 137
参考文献 138
后记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