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与传媒关系临界点 采访权的法理与实践》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迎春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16215654
  • 页数:257 页
图书介绍:采访权是记者采访报道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权利,没有采访权或采访权得不到保障,公众知情权、监督权等权利就难以真正实现。本书的基本理路在于阐明采访权与基本权利的关联方式,采访权的权利性质,采访权在公权力与私权利之间如何具体展开,如何对采访权进行规制和保障,等等。

引论 1

一、问题的缘起 1

(一)新闻报道侵权 2

(二)内容错误、违规转载与抄袭 2

(三)采访受阻与滥用采访权 3

二、采访权研究的意义 6

(一)有助于深入和丰富对于宪法规定的表达自由、言论自由的研究 6

(二)有助于对知情权理论的研究和深化 7

(三)对采访权的研究,是监督权特别是舆论监督理论研究的重要方面 7

(四)有助于加深对于新闻自由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7

三、采访权研究方法 9

(一)概念分析方法 9

(二)法律解释与规范主义方法 10

(三)案例分析方法 10

(四)比较法学方法 10

第一章 采访权的基本法理解析 12

一、采访权的含义、性质与特征 12

(一)西方论域:媒体角色与新闻采访权 12

(二)中国语境:众说纷纭的新闻采访权 14

(三)采访权解析:基于公共权利的路径 19

(四)采访权是一种复合型公共权利 22

(五)采访权的基本特征 24

二、采访权的权利构成 27

(一)采访权主体的一般探讨 27

(二)新闻记者是采访权的重要主体 29

(三)采访权的客体与对象 31

(四)采访权的权利内涵:基于请求权的探讨 33

三、采访权的权利界限及其限制 36

(一)采访权的权利界限 37

(二)限制采访权的动因与理由 39

(三)采访权的内在制约与外在制约 41

第二章 采访权的宪法依据 47

一、采访权的宪法规范探讨 47

(一)采访权宪法依据的一般探讨 47

(二)人权宪章中的采访权依据 49

(三)各国宪法关于采访权依据的不同表达 51

(四)我国宪法中的采访权依据 56

二、表达自由与新闻自由 57

(一)表达自由的含义与性质 58

(二)新闻自由的含义简析 63

(三)表达自由与新闻自由的关联与差异 65

三、公众知情权与监督权 69

(一)知情权是民主社会极其重要的一项权利 69

(二)新闻报道是知情权得以实现的制度化途径 74

(三)知情权是监督权的前提与先决条件 77

第三章 行政权对采访权的规制 82

一、行政权力规制采访权的原理与标准 82

(一)角色变迁:“喉舌”、“挑战者”抑或“互动伙伴” 82

(二)新闻采访权遭遇不合理限制 86

(三)行政权力限制采访权的基本原则 86

二、书报检查制度及其当代演变 92

(一)书报检查制度的缘起 92

(二)书报检查制度的变迁 95

(三)当代变体:出版法制中的检查制度 99

三、政府信息公开法中的采访权 102

(一)在信息公开的法定范围内,新闻媒体享有充分的采访权 103

(二)信息公开程序对采访权的抑制 106

(三)信息公开中的媒体请求权问题 110

第四章 司法过程中的采访权 114

一、司法公开与媒体采访 114

(一)司法与传媒的一般关系 114

(二)冲突本质:两种不同权益的交锋 118

(三)艰难平衡:平衡司法与媒体关系的基本原则 122

二、“媒体审判”的实质与特征管窥 126

(一)现实审视:“媒体审判”并非言过其实 126

(二)“媒体审判”的实质与特征 129

(三)“媒体审判”的形成机理 132

三、司法权限制采访权:理由、性质与方式 136

(一)司法权限制采访权的一般探讨 136

(二)司法权限制采访权的理由探析 139

(三)规避与防范:司法权限制采访权的路径选择 142

(四)藐视法庭罪:媒体报道的“火线” 147

第五章 采访权行使过程中的侵权行为 150

一、新闻采访侵权简论 150

(一)采访活动中的侵权行为:新闻自由与个人权利的冲突 150

(二)新闻报道侵犯名誉权 152

(三)新闻报道侵犯隐私权 155

(四)新闻报道对其他权利的侵犯 158

二、新闻名誉侵权的构成 159

(一)名誉与名誉权 159

(二)新闻名誉侵权的特征 161

(三)新闻名誉侵权的构成 163

(四)我国的名誉侵权问题及其司法困境 166

三、美国新闻诽谤中的“实质恶意”原则 169

(一)沙利文案催生“实质恶意”原则 170

(二)小步慢行:“实质恶意”的扩展与流变 173

(三)在批评中前行:老原则焕发新活力 178

四、我国名誉权诉讼借鉴“实质恶意”原则探析 180

(一)误读与误用:名誉权诉讼中的“实质恶意” 181

(二)我国名誉权诉讼借鉴“实质恶意”原则的路径探讨 184

第六章 采访权的保护与救济 194

一、采访权受侵的现状与原因探析 194

(一)“无冕之王”成“高危职业” 194

(二)侵犯采访权:内容、方式及手段 197

(三)采访权受侵原因探析 199

二、采访权救济途径及其完善 200

(一)新闻采访权主要救济途径 200

(二)现有救济途径的问题与不足 202

(三)采访权救济模式的拓展与完善 203

三、采访权的法律责任 205

(一)民事责任 205

(二)刑事责任 206

(三)行政责任 207

(四)惩罚性赔偿的尝试 207

第七章 新闻采访权立法的建构与完善 209

一、采访权的不同立法模式 209

(一)混同模式 210

(二)差别模式 211

(三)特别保护模式 214

二、新闻采访权立法现状及其完善 216

(一)采访权的规范渊源 216

(二)采访权立法的不足与缺陷 222

(三)构建采访权制度的原则和思路 224

三、渐进而行:以新闻记者法推动新闻立法 226

(一)以新闻记者法作为新闻立法的突破口 226

(二)新闻记者立法有相对比较成熟的经验 227

(三)新闻记者法的立法结构与内容 229

结语 值得深入的几个话题 236

一、新媒体的采访权 236

二、公法与私法界限的权利路径 238

三、采访权是新闻法制的一个方面 241

参考文献 242

后记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