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性教育 走出他者化教育困境的探索》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武秀霞著
  • 出 版 社: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19107987
  • 页数:237 页
图书介绍:本书稿首先在厘清他者化教育与合理教育的存在形式和价值立场的基础上,探讨了“去他者化”教育需要持有的价值立场,并阐明同情在消减他者化问题上所具备的效力,然后围绕同情与教育的关系、同情性教育的精神实质,以及教育者应该持守的同情立场等问题做分析,最终达到了本研究的目的:同情性教育在超越教育的他者化问题上特有的价值基础和现实意义,并从实践层面出发,对同情性教育的实施做了专门分析,构建同情性教育的实践框架。

绪言 他者化·同情·教育 1

第一章 他者化:教育中的隐疾与误区 27

一、他者化与他者化教育 28

(一)他者化:一种趋向于与自我无涉的价值立场与样态 28

(二)何谓“他者化教育” 41

二、合理的教育与“他者化教育”的价值区隔 44

(一)合理的教育引导和交往及其边界 44

(二)“他者化教育”的价值偏失及其表现 53

(三)晦暗的存在之感与物化的生存之状:对他者化的总体评判 67

三、他者化能否避免——对教育的他者化与非他者化的说明 70

第二章 同情:超越他者化的一种理念 76

一、同情:一种拥有丰富内在的、特殊的认同与接纳 77

(一)同情的一般理解及其转义 78

(二)一体多面:同情“面貌”的复杂性及其呈现 85

(三)彰显同情特征的几个关键点 93

二、同情的三个向度及其价值指向 98

(一)情感向度的同情:关爱的情感——共鸣 100

(二)认知与理解向度的同情:由人及“我”、推己及人的态度——同情性理解 104

(三)行动与交往向度的同情:互动关系、意义分享、助益性行动——生命共振 109

三、同情的超越性及其现实意义:对“他者化教育”的回应 115

(一)同情的超越意向:对人之关系感与存在之感的“纠正” 116

(二)同情的力量:在实践意义上彰显人的关系性、实现个体生命空间的拓展 121

(三)同情的现实意义:对几种教育困境的解围 127

第三章 同情性教育:他者化教育之解围 132

一、同情:教育应展现的精神品性 133

(一)教育的特殊性与本真性 133

(二)同情与教育之间的通达 135

(三)让教育实践“走进”同情 143

二、同情性教育:一种富含同情精神、追求同情品质的教育 150

(一)同情性教育的内涵及其相关范畴 150

(二)维持关系中的平衡:同情性教育的精神基调 155

三、教育者应有的同情立场 163

(一)有交换的关系立场 163

(二)有伦理关怀的旁观者立场 166

(三)有边界的助益立场 168

(四)有开放、有接纳的主体立场 171

第四章 找寻失落的同情:同情性教育的实现 173

一、被遮蔽的同情与教育自我的失落 174

(一)无边界的教育限制与个体自我同一性的丧失 175

(二)知识、思维对情感、经历、体验的剥离与儿童自我内在感受的失落 178

(三)空有其表的姿态性交往与真正的关心、理解的遮蔽 182

二、同情性教育的实践诉求 188

(一)教育场景:情感、认知、理解、体验、想象、表达的生态融合 189

(二)教育关系:以平等为基础的关系氛围及关系力量的发挥 195

(三)教育交往:非暴力性的沟通与交流 199

(四)教育参与者:“对他人负责”的责任意识及其身体力行 205

三、同情性教育的实践诠释:以苏霍姆林斯基为例 209

(一)用爱浇灌心灵: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 209

(二)情感修养:儿童表现同情之心的“幼芽” 213

(三)把儿童引到复杂的人际关系世界中去:让儿童心中有他人 215

参考文献 218

索引 226

后记 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