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篇 美国公告评论程序发展的内涵论 10
第一章 公告评论程序的界定 10
第一节 公告评论程序的定义 11
一、定义:规则制定中的非正式程序 12
二、双重内涵:法定性与开放性 13
第二节 联邦《行政程序法》第553条 15
一、公告、评论、颁布 15
二、立法目的:自我教育与程序裁量 18
小结 “现代政府的伟大发明之一”的基本启示 22
第二章 公告评论程序的发展 25
第一节 规模与现状 25
一、公告的数量与频率 25
二、工具箱式的制度体系 27
第二节 外部发展特征 30
一、社会规制性 31
二、阶段性:两次规制浪潮、两次规制改革 33
三、补充性与修正性 38
第三节 内部理论革新 39
一、理论起点:新政模式 40
二、重大发展:多元主义、捕获理论和行政机关的角色转变 42
三、里程碑式的转折:僵化理论 48
四、新的挑战:行政责任传统与民主回应的新需要 51
小结 制度发展体系的立法模式与发展动力 55
第二篇 美国公告评论程序发展的制度论 58
第三章 行政机关理性分析能力的改善与补充 58
第一节 通用方法:成本收益分析 59
一、社会规制背景下的重新兴起 59
二、局限性与克服局限性 61
第二节 国会规制分析立法的发展及内容 65
一、第一阶段:实体性的规制分析立法 65
二、第二阶段:程序性的规制分析立法 68
第三节 总统规制审查程序的发展 70
一、理论前提:总统规制审查的有限权力理论 70
二、重要开端:环境影响报告制度 74
三、尼克松政府的过渡措施 75
四、福特政府、里根命令 78
第四节 克林顿总统命令第12866号 79
一、规制审查程序的范围 80
二、规制审查程序的运行 85
三、规制审查程序的公开 93
第五节 总统规制审查程序的质疑与回应 95
一、规制审查程序的质疑 95
二、回应:总统规制审查程序的合理性依据 99
小结 成本收益分析的程序性理解及相关经验 103
第四章 公众参与的扩大与补充 105
第一节 外部条件:混合程序的形成与经验 106
一、摆脱审判式程序的传统束缚 107
二、司法权与混合程序的扩张 114
三、立法权与混合程序的扩张 120
四、混合程序的构成要素 125
五、听证的美国法经验 139
第二节 外部条件:电子规则制定的形成与经验 143
一、概念演进:记录、电子摘要和电子规则制定 144
二、国会立法与电子规则制定 150
三、总统政策与电子规则制定 155
四、探索公众参与的新范式 157
五、应用新型数字技术的美国法经验 167
第三节 内部条件:规则制定记录的发展及内涵 169
一、传统意义上的记录 170
二、“完整的”规则制定记录:1971年“奥弗顿公园案” 171
三、“重要的”规则制定记录:1973年“波特兰水泥协会案” 172
四、“公正的”规则制定记录:1977年“家庭影院案” 175
小结 内、外部程序性条件的重要性 180
第五章 行政主导性地位及对抗性的修正 182
第一节 理论特殊性 182
一、利益代表模型在规章起草阶段的缩影 183
二、合作治理模型的试验和前奏 185
三、与其他外部协商活动的本质区别 189
第二节 协商规则制定的实践及程序 192
一、协商修正实践中行政机关的推动作用 193
二、协商修正的基本程序及两大争议来源 196
第三节 协商修正“修正”了什么 205
一、弱化行政机关的控制地位 206
二、修正公告评论程序的对抗性 211
小结 协商合意的特殊价值及经验 219
第三篇 借鉴与发展我国行政立法程序的路径论 222
第六章 我国行政立法程序的发展水平 222
第一节 理论开端 223
一、规章是不是法的理论挑战 223
二、规章是不是法的程序性意义 225
第二节 备案、咨询程序 228
一、行政内部程序立法 228
二、备案、咨询程序的转折性意义 230
第三节 与美国公告评论程序发展的一致性 233
一、公开征求意见程序的发展 233
二、社会规制及其主导性地位的形成 238
小结 必须强制性普及公开征求意见程序 242
第七章 发展我国行政立法程序的有效路径 244
第一节 长期制度性借鉴 244
一、如何改善公开征求意见程序的理性分析能力 245
二、如何扩大公开征求意见程序的公众参与程度 251
三、协商规则制定的“不借鉴” 258
第二节 短期技术性借鉴 261
一、技术性借鉴的可行性 262
二、“专车立法”程序的技术性问题 264
三、行政立法程序的技术性借鉴 277
小结 第二次发展的优先性与积极性 286
附录一 2003年美国总统管理和预算办公室公告评论程序规制路线图 288
附录二 影响美国公告评论程序发展的重要案例 289
参考文献 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