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习文丛 马克思主义代议制思想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晓丹著
  • 出 版 社: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67215290
  • 页数:169 页
图书介绍:代议制是民主在近现代国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一形式虽然是由资产阶级创立的,但它所体现的探寻国家管理方式的先进经验却是人类政治文明共同的财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在探寻无产阶级民主实现形式的过程中,借鉴了议会民主的文明成果,创立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代议制思想,当然,这一借鉴并非全盘照搬式的制度移植,而是在吸纳议会民主先进成果的基础上,对其阶级实质的超越。马克思主义代议制思想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应采用何种形式实现民主问题的回答,在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中应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深入挖掘和整理马克思主义代议制思想,不仅是把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中这个长期被遮蔽的重要内容展现出来的需要,更是全面而深刻的理解、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所不可缺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引 言 1

一、论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1

(一)论题提出的背景 1

(二)研究的意义 3

二、研究的国内外现状评述 4

(一)马克思主义代议制思想的学术研究进程 4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近年来的热点问题 7

(三)国外学者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的研究现状 10

三、研究的目标、思路及方法 11

(一)研究目标 11

(二)研究思路及方法 12

四、相关概念的界定 13

(一)民主与民主实现形式 13

(二)代议制与代表制 14

(三)议会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6

第一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代议制思想 17

一、马克思、恩格斯代议制思想形成的历史基础 17

(一)前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理想 18

(二)议会民主理论的成熟与实践 23

(三)巴黎公社实践的启迪 31

二、马克思、恩格斯对议会制度的批判 36

(一)对西方政党制度局限性的批判 36

(二)有关西方选举制度的批判 39

(三)揭露了议会制度的虚伪性 43

三、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新型民主形式的构想 47

(一)关于无产阶级民主实现形式的探索 47

(二)对无产阶级代议制相关原则的阐述 49

四、对马克思、恩格斯代议制思想的综合分析 52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议会民主进步性的评述 52

(二)马克思、恩格斯批判议会民主的历史站位 55

(三)全面认识马克思、恩格斯代议制思想的内在必要性 58

第二章 列宁对代议制思想的发展与实践 61

一、列宁关于议会民主的评价 61

(一)肯定了议会民主的进步意义 62

(二)揭露了议会制度的本质 65

(三)阐述了利用代议制实现无产阶级民主的必要性 69

二、列宁关于新型民主实现形式的理论探索 70

(一)十月革命前列宁的直接民主理想 71

(二)十月革命后列宁的间接民主设想 73

(三)列宁晚年关于人民监督的思想 76

三、苏维埃制度的实践 80

(一)列宁对苏维埃的发现与论证 80

(二)建国初期苏维埃制度的实践 84

(三)苏维埃制度的后期运行 89

四、对列宁代议制思想的历史评析 94

(一)把马克思主义代议制思想由理论变成了现实 94

(二)为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树立了政治体制上的榜样 96

(三)列宁探索民主政治建设时的经验与失误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98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代议制思想在中国的探索与实践 101

一、毛泽东对代议制形式的实践探索及理论构建 101

(一)毛泽东对人民当家作主形式的实践探索 101

(二)毛泽东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构建 114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及曲折发展 117

二、改革开放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进一步推进 122

(一)邓小平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丰富和实践 122

(二)新一代领导集体在政治体制改革中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 127

(三)新一代领导集体对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设性举措 130

三、对马克思主义代议制思想在中国探索与实践的述评 134

(一)遵循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代议制思想 135

(二)创造了代议制的新形式,丰富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 137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障 140

第四章 对马克思主义代议制思想的错误认识、深刻教训和当代启示 142

一、对马克思主义代议制思想错误认识的表现 142

(一)由一味与资产阶级划清界限导致的“议会恐惧症” 142

(二)由崇拜西方民主模式导致的“议会盲崇症” 144

二、错误认识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代议制思想的当代启示 147

(一)要以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代议制思想 148

(二)既要大胆借鉴议会民主建设的经验,又要独立探索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道路 150

(三)对民主形式的选择,既要动员民众又要惠及民众 151

结语 154

参考文献 158

后记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