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学创新问题 1
一、观念的更新 2
二、史料的出新 13
三、论著的创新 27
宫调史研究导论 41
一、研究课题的提出 41
二、对象、方法及内容框架 46
三、着力解决两个核心问题 51
旋宫三题 56
一、旋宫图与左、右旋 56
二、旋宫法与之、为调 66
三、旋宫、转调与犯调 74
《辽史·乐志》中的“四旦”不是四宫 83
燕乐二十八调“七宫”构成的乐学逻辑 90
《吕氏春秋》先益后损生律的确定性 98
一、秦简《律书》与《吕氏春秋》生律 98
二、古代文献中的上生、下生 100
三、《吕氏春秋》先益后损生律的求证 103
阴阳观、《吕氏春秋》生律与史学研究——由《应当基于对原典的理解》一文所引发 108
一、“七阳五阴”何来 109
二、阴阳观与《吕氏春秋》生律 112
三、基于原典与历史联系 116
一笔宝贵的乐学遗产——朱载堉乐学思想浅识 121
宋代唱赚《愿成双》谱一个谱字的解译 125
宋代唱赚《愿成双》谱新译 130
一、谱字音高及相关符号 131
二、套曲结构及分曲性质 133
三、译谱依据及思路方法 135
四、分曲解译及唱词选配 138
五、乐谱整合及所作处理 147
姜白石词调歌曲的解译问题 151
一、音高谱字的校勘 152
二、调性音列的确定 159
三、节奏句法的处理 169
中西音体系比较之辨正 178
一、基本音级与变化音级 179
二、主音、音主与音阶 181
三、正声、正音与同列多阶 185
四、之、为调名与重宫、重调 188
五、中西音体系之异同 191
五声性体系与七声体系的分野 194
一、七声体系能说成是五声性体系吗 195
二、五声性体系与七声体系区别何在 197
三、调性转换怎能当作“音阶转换” 201
四、“混杂不同体系”问题的存在 204
再谈五声性体系与七声体系的分野 208
一、不同体系区分的一个原则 209
二、《谱例集》中维吾尔族乐曲的七声性 214
三、关于五声性乐曲的辨析 220
四、谈谈有关论辩的问题 226
关于中国传统音乐基础理论的体系建构 231
一、基本范畴的确立 232
二、不宜纳入的内容 234
三、体系框架的设定 236
四、内部系统的构建 237
“乐理”概念与传统音乐基础理论性质的明确 240
柳暗花明又一村——就有关“同均三宫”问题所作的回应 249
一、“同均三宫”问题是“瓶颈”“枝节”吗 250
二、“同均三宫”“这页书”能“掀”过去吗 254
三、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的“新境”何在 261
问题还是要看实质——复《关于“一均七调”的原始著作人问题》 267
且不论“均”是否等于“宫”——谈《“均”≠“宫”》一文中的问题 276
一、以平等态度待人 进行平权的争论 276
二、正确对待文献史料 不要菲薄古人 278
三、尽力搞懂弄通 不犯逻辑错误 281
四、抓住实质问题 深入展开讨论 286
敦煌乐谱研究的新突破——《敦煌乐谱解译辨证》对同名曲《倾杯乐》旋律重合问题的解决 290
陈应时敦煌乐谱解译中的辨证理念与方法 297
一、通过辨析发现问题 298
二、立足于充分的依据 300
三、着力于合规律的求证 302
四、辨证理念与方法的意义 304
探“微”究“实”中的精神、作风与品格——从《陈应时音乐文集》所读到的 307
后记 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