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言 1
前言 3
上编 现代汉语 3
第一讲 绪论 3
一、现代汉语的内涵及形成 3
(一)“现代汉语”的两种解释 3
(二)共同语和方言 3
(三)基础方言及其形成 4
(四)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5
二、现代汉语的特点 6
(一)语音方面 6
(二)词汇方面 6
(三)语法方面 7
三、现代汉语的七大方言 8
(一)现代汉语七大方言的形成 8
(二)现代汉语七大方言 9
综合练习 11
第二讲 语音 12
一、语音的性质 12
(一)什么是语音 12
(二)语音的物理性质 12
(三)语音的生理性质 14
(四)语音的社会性质 15
二、语音的基本单位 15
(一)音素及其类别 16
(二)音节 17
三、国际音标和汉语拼音方案 17
(一)国际音标 17
(二)汉语拼音方案及其用途 18
四、关于声母 19
(一)什么是声母 19
(二)如何掌握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19
五、关于韵母 21
(一)什么是韵母 21
(二)韵母的分类 21
(三)10个单元音韵母的描写 23
六、关于声调 24
(一)什么是声调 24
(二)调值及其描写 25
(三)调类 26
(四)普通话的调值、调类 26
七、普通话的音节 27
(一)普通话音节的结构分析 27
(二)普通话音节的拼合 28
(三)普通话音节的主要拼写规则 28
八、语流音变 29
(一)变调 30
(二)语气词“啊”的变读 30
(三)轻声及其作用 31
(四)儿化及其作用 32
九、关于音位 33
(一)什么是音位 33
(二)归纳音位的基本原则 34
(三)音位的类型 35
(四)音位的变体 36
(五)普通话的音位 37
综合练习 37
第三讲 文字 42
一、文字的性质、作用和起源 42
(一)文字的性质 42
(二)文字的起源 43
(三)文字的作用 44
二、汉字的性质、作用、起源和特点 44
(一)汉字的性质和特点 44
(二)汉字的起源 46
(三)汉字的作用 46
三、汉字形体的演变 47
(一)古文字阶段——从甲骨文到小篆 48
(二)过渡阶段——隶变 50
(三)今文字阶段 51
(四)关于草书 52
四、汉字的结构 53
(一)汉字结构的基本单位 53
(二)汉字的书写顺序 55
(三)现行汉字形旁、声旁的功能和局限 55
五、多音多义字、多音同义字和同音字 57
(一)多音多义字 57
(二)多音同义字 59
(三)同音字 60
六、汉字的简化和标准化 61
(一)汉字的简化 61
(二)汉字的标准化 62
综合练习 64
第四讲 词汇 66
一、语素的含义、确定和类型 66
(一)语素的含义 66
(二)语素的确定 67
(三)语素的类型 68
二、词、词的类型及构成 68
(一)什么是词 68
(二)词的类型及构成 69
三、词义、词义的性质和类型 71
(一)什么是词义 71
(二)词义的性质 72
(三)词义的类型 74
四、单义词、多义词和同音词 76
(一)单义词和多义词 76
(二)同音词和多义词 76
五、同义词、反义词 77
(一)同义词 77
(二)反义词 81
六、义素分析和语义场理论 84
(一)义素及其类型 84
(二)语义场及其层次性 85
(三)义素分析的理论基础及操作程序 86
(四)语义场的类型 88
(五)义素分析的作用 90
七、现代汉语词汇及其构成 91
(一)词汇和词汇学 91
(二)词汇的构成 91
八、熟语及其构成 98
(一)什么是熟语 98
(二)成语 99
(三)惯用语 100
(四)歇后语 101
九、词汇的发展变化 102
(一)词汇的发展变化 102
(二)词汇发展变化的具体表现 102
十、字典和词典 103
(一)字典和词典的区别 103
(二)词典的类型 103
(三)词义的解释 104
(四)字典、词典的编排 105
综合练习 107
第五讲 语法 111
一、语法的含义、性质及语法单位 111
(一)语法的含义 111
(二)语法的性质 111
(三)“暂拟系统”和“提要” 111
(四)语法单位 114
二、词类 114
(一)词类划分的标准 114
(二)词的分类——实词和虚词等 114
(三)词类辨难 116
三、短语 121
(一)短语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 121
(二)短语的层次分析 124
(三)歧义短语 125
四、句子 127
(一)句子成分 127
(二)句类 131
(三)句型 133
(四)单句的分析 137
(五)复句 139
(六)句群 143
五、常见的语法错误分析 144
(一)各类词的误用 144
(二)同句子成分有关的语法错误 146
(三)复句运用中常见的错误 148
六、标点符号 149
(一)点号的类型和作用 149
(二)标号的类型和作用 150
(三)标点符号的运用 150
综合练习 151
第六讲 修辞 159
一、修辞的内涵及其他 159
(一)什么是修辞 159
(二)修辞的分野 160
二、修辞与语境 160
(一)语境的构成 160
(二)修辞同语境的关系 161
三、辞格 161
(一)一些常见辞格的基本特征 162
(二)几类辞格的区别 166
(三)辞格的综合运用 168
综合练习 169
下编 古代汉语 175
第一讲 文字 175
一、汉字的构造及六书理论 175
二、四种造字法的造字原理 178
三、因形求义的方法 182
(一)因形求义的方法 182
(二)汉字形体分析的方法 185
四、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187
(一)古今字 187
(二)异体字 188
(三)繁简字 190
综合练习 193
第二讲 词汇 197
一、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 197
(一)单音词 197
(二)联绵词 198
(三)偏义复词 199
二、古今词义的异同 201
(一)古今词义异同的具体表现 201
(二)古今词义发展变化的途径 202
三、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204
(一)一词多义现象和词的本义 204
(二)词的引申义 206
四、同义词及其辨析 211
(一)同义词的形成 211
(二)同义词的确定 212
(三)同义词的辨析 215
综合练习 218
第三讲 语法 221
一、词类的活用 221
(一)词类活用的含义 221
(二)名词活用做动词及其今译 221
(三)名词活用做状语及其今译 238
(四)形容词活用做动词及其今译 244
二、常见固定格式及其今译 247
(一)含有疑问代词、语气词的固定结构 248
(二)不含疑问代词的其他固定结构 256
三、常见的被动表示法 262
四、宾语前置的类型 265
五、文言虚词:语气词和连词 268
(一)语气词及其对译 268
(二)连词及其对译 276
综合练习 285
第四讲 音韵 291
一、音韵概说 291
(一)音韵学名词术语简介 291
(二)我国古代的韵书 293
(三)古代的注音方法 295
二、中古音系 296
(一)中古音的声纽 296
(二)中古音的韵部 298
(三)中古音的声调 301
三、上古音系 302
(一)上古音的声纽 302
(二)上古音的韵部 305
(三)上古音的声调 306
四、古音通假 307
(一)古音通假的含义 307
(二)通假字与本字的声韵关系 309
(三)通假字的识别 310
综合练习 312
模拟试题(一) 316
模拟试题(二) 323
2000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汉语试卷 330
后记 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