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长者明敏尤可爱”——眉山和苏轼的少年时代 1
二“名震京师”——进士及第 17
三“变出不意”——赴母丧返川 22
四“极论朝政得失”——应制科试 32
五“我初从政见鲁叟”——签判凤翔 47
六“岐梁偶有往还诗”——岐梁唱和 58
七“丹旐俄惊返旧庐”——最后一次返蜀 64
八“新政皆不与治同道”——反对王安石变法 67
九“余杭自是山水窟”——通判杭州 77
一○“寂寞山城人老也”——改知密州 91
一一“我当备锸先黥髡”——徐州防洪 103
一二“柏台霜气夜凄凄”——乌台诗案 110
一三“逐客不妨员外置”——贬官黄州 120
一四“从公已觉十年迟”——乞居常州 139
一五“曾未周岁,而阅三官”——入奉禁严 148
一六“不见跳珠十五年”——再蓓杭州 157
一七“坐席未暖,召节已行”——知颍州、扬州 163
一八“承平百年烽燧冷”——出知定州 173
一九“罗浮山下四时春”——贬官惠州 178
二○“晚途更著黎衣冠”——再贬儋州 190
二一“曾见南迁几个回?”——北归和病逝 199
二二“千载之微言焕然可知”——苏轼的世界观 208
二三“得乎吾心而言”——苏轼的文艺思想 222
二四“天下之至文”——苏文特色 238
二五“诗从肺腑出”——苏诗特色 251
二六“一洗香罗绮泽之态”——苏词特色 266
二七“平生好书仍好画”——苏轼书画艺术 279
二八“议论常公于身后”——结语 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