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城市轨道交通设计技术标准》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主编
  • 出 版 社: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7308156451
  • 页数:504 页
图书介绍:为适应宁波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和网络化发展需要,体现宁波城市发展目标和宁波地方特点,进一步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按照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的要求,由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领衔编制了本标准。该标准为地方性行业标准,以有关国家和地方标准为基础,通过总结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运营经验,并同步开展多项专题研究和通用图编制工作,经广泛调查研究和征求意见、反复讨论和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本标准共分为30章和8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与缩略语、客流预测、运营组织、车辆、限界、线路、轨道、路基、交通衔接、车站建筑、地下车站与地下区间结构、高架车站与区间结构、结构防水及结构耐久性、供电、通风空调、给水与排水、通信及办公自动化、信号、智能化监控与火灾自动报警、自动售检票、自动扶梯与电梯、站台门、车辆基地、控制中心、防灾与安全、人防、环境保护、节约能源、工程筹划等。

1 总则 1

2 术语与缩略语 3

2.1 术语 3

2.2 缩略语 9

3 客流预测 12

3.1 一般规定 12

3.2 基础资料与数据 12

3.3 客流预测内容及成果要求 13

4 运营组织 15

4.1 一般规定 15

4.2 系统运能 15

4.3 列车速度 16

4.4 行车组织 16

4.5 列车编组与运行间隔 16

4.6 运行交路 17

4.7 停站时间 17

4.8 运营配线 17

4.9 运用车数 18

4.10 运营管理 18

4.11 客运服务 19

4.12 维护管理 19

4.13 运营安全 20

4.14 组织定员 20

5 车辆 21

5.1 一般规定 21

5.2 列车编组 22

5.3 技术指标 24

5.4 车体、车门与车钩 26

5.5 转向架 28

5.6 电气系统 29

5.7 供风与制动系统 30

5.8 空调系统 31

5.9 乘客信息系统 32

5.10 其他要求 32

6 限界 34

6.1 一般规定 34

6.2 制定限界的基本参数 34

6.3 线间距 35

6.4 设备限界 36

6.5 建筑限界 36

6.6 站台建筑限界 38

6.7 设备和管线布置 39

7 线路 40

7.1 一般规定 40

7.2 线路平面 41

7.3 线路纵断面 45

7.4 配线 46

8 轨道 48

8.1 一般规定 48

8.2 钢轨及配件 48

8.3 扣件 50

8.4 轨枕与道床 50

8.5 道岔、伸缩调节器 53

8.6 无缝线路 54

8.7 减振降噪轨道结构 55

8.8 轨道附属设备及安全设备 55

9 路基 58

9.1 一般规定 58

9.2 路肩高程、路基面形状和宽度 59

9.3 基床 60

9.4 路堤 61

9.5 路堑 62

9.6 过渡段 62

9.7 路基排水及防护 63

9.8 路基支挡结构 64

10 交通衔接 65

10.1 一般规定 65

10.2 交通设施设置标准 65

11 车站建筑 67

11.1 一般规定 67

11.2 车站总体布置 67

11.3 地下车站平面设计 68

11.4 高架车站平面设计 71

11.5 车站主要设施设置 72

11.6 车站出入口 74

11.7 风亭、风井与冷却塔 75

11.8 无障碍设计 76

11.9 车站换乘设计 77

11.10 车站环境及导向标志 77

11.11 站内便民服务及与车站相邻的地下物业开发相关规定 78

11.12 车站管线综合设计 79

12 地下车站与地下区间结构 85

Ⅰ 地下车站结构 85

12.1 一般规定 85

12.2 施工方法的选择 86

12.3 结构选型 86

12.4 荷载 87

12.5 工程材料 89

12.6 基坑工程设计 89

12.7 标准段结构设计 91

12.8 端头井结构设计 92

12.9 构造设计 93

12.10 抗震设计 94

12.11 监控与监测 96

Ⅱ 地下区间结构 97

12.12 一般规定 97

12.13 荷载 98

12.14 结构计算 100

12.15 盾构隧道结构设计 103

12.16 盾构选型 104

12.17 盾构进出洞设计 104

12.18 盾构隧道注浆要求 104

12.19 矿山法隧道结构设计 105

12.20 联络通道、废水泵房设计 106

12.21 矩形顶管结构设计 108

12.22 应急疏散平台 108

12.23 构造要求 108

12.24 监控和监测 109

12.25 地下结构设计的安全风险控制 111

13 高架车站与区间结构 113

Ⅰ 高架车站结构 113

13.1 一般规定 113

13.2 设计荷载 114

13.3 结构设计 115

13.4 构造要求 116

Ⅱ 高架区间结构 117

13.5 一般规定 117

13.6 设计荷载 120

13.7 结构设计 125

13.8 构造要求 126

14 结构防水及结构耐久性 130

Ⅰ 结构防水 130

14.1 一般规定 130

14.2 混凝土结构自防水 131

14.3 明挖结构防水 131

14.4 盾构隧道及矿山法结构防水 133

14.5 地面及高架结构防水 135

Ⅱ 结构耐久性 136

14.6 一般规定 136

14.7 环境作用分类与作用等级 136

14.8 地下结构混凝土耐久性设计 138

14.9 地面及高架结构耐久性设计 143

14.10 混凝土耐久性检验 145

15 供电 146

15.1 一般规定 146

15.2 系统配置 147

15.3 系统容量 149

15.4 主变电所 149

15.5 牵引、降压变电所 151

15.6 动力照明配电 159

15.7 电缆 163

15.8 接触网 165

15.9 能耗监测管理系统 169

15.10 杂散电流腐蚀防护 170

15.11 防雷、过电压防护与综合接地 172

16 通风空调 174

16.1 一般规定 174

16.2 设计标准 175

16.3 地下车站公共区 177

16.4 区间隧道 178

16.5 设备管理用房(含车站、车辆基地和控制中心等) 178

16.6 地面和高架车站 179

16.7 空调冷源和冷冻水系统 179

16.8 风道和风管系统 180

16.9 机房布置 181

16.10 运行模式与系统控制 182

17 给水与排水 183

17.1 一般规定 183

17.2 给水系统 183

17.3 排水系统 185

17.4 车辆基地给排水 187

17.5 主要设备和管材 188

18 通信及办公自动化 190

18.1 一般要求 190

18.2 基本技术要求 191

18.3 专用通信传输系统 192

18.4 专用通信无线通信系统 193

18.5 专用通信公务电话系统 195

18.6 专用通信专用电话系统 196

18.7 专用通信视频监视系统 197

18.8 专用通信广播系统 198

18.9 专用通信时钟系统 199

18.10 专用通信乘客信息系统 199

18.11 专用通信电源系统及接地 201

18.12 专用通信集中告警系统 202

18.13 民用通信引入系统 202

18.14 公安通信系统 204

18.15 办公自动化系统 205

19 信号 207

19.1 一般规定 207

19.2 系统基本要求 208

19.3 系统构成要求 209

19.4 系统的控制方式 209

19.5 子系统要求 210

19.6 信号设置及显示 214

19.7 DCS系统 215

19.8 计算机监测 215

19.9 系统供电 216

19.10 接地与防雷 216

19.11 电缆敷设 217

19.12 系统主要性能指标 218

19.13 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RAMS) 219

20 智能化监控与火灾自动报警 220

Ⅰ 综合监控系统 220

20.1 一般规定 220

20.2 系统构成 221

20.3 系统功能 221

20.4 硬件基本要求 225

20.5 软件基本要求 225

20.6 系统性能指标 226

20.7 系统供电、防雷与接地 226

20.8 电缆电线配置 227

Ⅱ 电力监控系统 227

20.9 一般规定 227

20.10 系统构成 227

20.11 系统功能 228

20.12 系统性能指标 229

Ⅲ 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 230

20.13 一般规定 230

20.14 系统构成 231

20.15 系统功能 232

20.16 系统网络结构 234

20.17 软件基本要求 234

20.18 系统技术指标 235

20.19 系统防雷与接地 235

20.20 电缆电线配置 235

Ⅳ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236

20.21 一般规定 236

20.22 系统构成 236

20.23 系统功能 238

20.24 消防联动控制 239

20.25 消防控制室的设置 240

20.26 系统技术指标 241

20.27 系统供电与接地 241

20.28 电缆电线配置 241

Ⅴ 门禁系统 242

20.29 一般规定 242

20.30 系统构成 242

20.31 系统功能 243

20.32 系统技术指标 245

20.33 系统供电及接地 246

21 自动售检票 247

21.1 一般规定 247

21.2 票制及票务管理 248

21.3 系统构成 248

21.4 主要功能 249

21.5 车站设备配置与布置 252

21.6 网络构成及要求 253

21.7 时间同步方式 253

21.8 系统供电与接地 253

21.9 软件基本要求 254

21.10 系统接口 254

21.11 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255

22 自动扶梯与电梯 257

Ⅰ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 257

22.1 一般规定 257

22.2 主要技术要求及参数 257

22.3 主要土建技术要求 258

Ⅱ 电梯 258

22.4 一般规定 258

22.5 主要技术要求及参数 259

22.6 主要土建技术要求 259

23 站台门 261

23.1 一般规定 261

23.2 系统构成及要求 262

23.3 现场布置要求 264

23.4 系统软件要求 264

23.5 主要技术指标 265

24 车辆基地 266

24.1 一般规定 266

24.2 功能和任务 267

24.3 资源共享 268

24.4 选址与总图布置 269

24.5 站场与线路 271

24.6 车辆基地规模 273

24.7 车辆运用整备设施 274

24.8 车辆检修设施 278

24.9 设备维修与动力设施 282

24.10 综合维修 283

24.11 救援与抢修 284

24.12 物资总库 284

24.13 培训中心 285

24.14 计量室 285

24.15 车辆基地定员 285

24.16 房屋建筑 285

24.17 物业开发 289

25 控制中心 291

25.1 一般规定 291

25.2 选址与规模 292

25.3 管理与操作模式 293

25.4 工艺 294

25.5 建筑与结构 296

25.6 附属设施 297

26 防灾与安全 300

26.1 一般规定 300

26.2 建筑防灾 300

26.3 消防给水与灭火设施 304

26.4 防烟、排烟与事故通风 306

26.5 防灾通信 309

26.6 防灾供电与应急照明 310

26.7 自动扶梯与电梯 310

26.8 站台门 311

26.9 自动售检票系统 311

26.10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311

26.11 车辆基地防灾 311

26.12 车辆防火 312

26.13 其他灾害预防 312

26.14 防恐与安全 312

27 人防 314

27.1 一般规定 314

27.2 建筑 314

27.3 结构 317

27.4 通风 318

27.5 给排水 319

27.6 电气 321

27.7 平战转换 322

28 环境保护 324

28.1 一般规定 324

28.2 噪声污染防治 324

28.3 振动基本要求 327

28.4 水环境保护措施 327

28.5 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327

28.6 电磁辐射环境保护措施 328

28.7 其他 328

29 节约能源 329

29.1 一般要求 329

29.2 线路 329

29.3 车辆 329

29.4 行车组织 330

29.5 供电 330

29.6 车站自动扶梯 332

29.7 通风空调 332

29.8 给排水及消防 333

29.9 弱电 333

29.10 建筑 333

29.11 车辆基地节能 333

30 工程筹划 335

30.1 一般规定 335

30.2 工程筹划原则 336

30.3 施工准备 336

30.4 施工组织 337

附录A B2型车(鼓形车)限界及坐标图 339

附录B 道岔建筑限界加宽示意图 341

附录C 曲线地段设备限界计算方法 342

附录D 缓和曲线地段建筑限界的加宽计算公式 343

附录E 主要断面建筑限界 345

附录F 巨粒土、粗粒土填料分组 349

附录G 细粒土填料分组 353

附录H 宁波城市轨道交通设计技术标准通用图目录 354

本标准用词说明 378

主要引用标准名录 379

附件 宁波城市轨道交通设计技术标准条文说明 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