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登记制度研究 以诉讼辅导为中心的设计》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楠著
  • 出 版 社:北京:法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19709556
  • 页数:250 页
图书介绍: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意义,一是可以保障当事人诉权。二是保障法院依法立案不受法外因素干扰。书稿运用理论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的综合研究,采用比较研究、实证研究和类型学研究的方法,沿着“内外局势——实践应对——理论(制度)分析——实践升华”的进路展开。书稿还对立案登记制度改革的相关理论制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并以眉山样本、理论制度分析为基础提出立案登记制度具体构建的设想。

第一章 法院立案登记制度改革面临的内外压力 1

第一节 当今中国社会矛盾变迁趋势 5

一、数量从相对稳定到迅速增长 6

二、类型由私权纠纷转向私权纠纷与私权、公权纠纷并存 7

三、参与主体由个体向群体、由直接利益者向非直接利益者扩张 8

四、对抗性和激烈程度增加,当事人解纷方式有偏激倾向 9

五、影响范围由限于较小区域到借助网络迅速泛化 10

第二节 社会矛盾纠纷变迁对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挑战 11

一、矛盾纠纷快速增长,法官办案量上升 11

二、社会矛盾增加法官办案难度 12

三、纠纷网络泛化的倾向使法官与当事人难以沟通 14

第三节 法院在纠纷解决中的功能局限 15

一、法律推理的局限 15

二、纠纷解决的高成本 19

三、纠纷解决的对抗性 20

小结:内外双重压力下法院立案制度改革的功能考量 22

第二章 眉山以诉讼辅导为中心的立案操作模式及问卷调查 24

第一节 眉山立案操作模式的生成环境 26

一、眉山市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试点背景 26

二、眉山法院系统“三台互动、奉法善治”的治院思路 28

第二节 以诉讼辅导为中心的立案操作样本 30

一、关于样本的关键节点——诉讼辅导 30

(一)诉讼辅导的主体、对象和时间 30

(二)诉讼辅导的内容 31

(三)诉讼辅导的流程 31

(四)经过诉讼辅导的纠纷走向 33

(五)诉讼辅导的功能 34

(六)2013—2014年眉山诉讼辅导的基础数据 35

(七)诉讼辅导需要注意的问题 43

二、关于以诉讼辅导为中心的立案操作流程——以民事一审案件为例 45

(一)预登记 45

(二)咨询答复或来访转交 45

(三)主管、管辖审查及非诉先行调解 46

(四)立案并进入审理程序 48

第三节 对眉山以诉讼辅导为中心的立案操作模式的参与观察及案例 50

一、参与观察 50

二、诉讼辅导案例 54

(一)经诉讼辅导放弃诉讼请求的案例 55

(二)经诉讼辅导分流到非诉讼组织成功调解的案例 55

(三)诉讼辅导法官先行成功调解的案例 57

(四)诉讼辅导后登记立案并速裁的案例 57

第四节 眉山立案操作模式的合法性、正当性及其价值意义 58

一、合法性与质疑法院先行调解正当性的分析 58

(一)诉讼辅导登记立案程序的合法性 58

(二)登记立案前法院先行调解的正当性 62

二、诉讼辅导登记立案程序的价值与意义 64

(一)契合立案登记制诉权保障的国际潮流 65

(二)探索创新了一个诉与非诉有效衔接的节点流程 66

(三)实现调、审在人员和阶段上的相对分离,促进审判的职业化发展 67

(四)创新司法公开模式,拓展司法公开的广度和深度 67

(五)让当事人第一时间树立对司法的信任 68

(六)为法官员额制改革提供配套的案件分流机制 68

第五节 关于诉讼辅导立案程序的问卷调查 69

一、关于辅导法官和(或)立案法官的问卷 70

(一)眉山诉讼辅导法官和(或)立案法官的基本情况 70

(二)诉讼辅导与立案中的相关情况调查 70

二、关于当事人的问卷 75

(一)答卷当事人基本情况 75

(二)当事人对诉讼辅导登记立案程序的评价 76

三、关于律师的问卷 83

(一)诉讼辅导立案流程对律师业务的影响 83

(二)对诉讼辅导的态度 84

(三)对诉讼辅导立案流程的总体评价 86

四、关于社会公众的问卷 87

(一)对纠纷解决方式是否了解 88

(二)对司法公正的认知 89

(三)对打官司的态度与行为 90

(四)有关立案登记制度改革的调查 93

小结:一个集“辅分调审”于一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立案模式 94

第三章 立案登记的相关理论分析 97

第一节 诉及诉权的理论 98

一、诉的概念 98

二、诉权理论 99

三、诉的利益理论 102

(一)给付之诉的诉的利益 102

(二)确认之诉的诉的利益 103

(三)形成之诉的诉的利益 103

四、诉讼标的理论 104

五、当事人适格理论 105

(一)程序适格当事人 105

(二)实体适格当事人 106

第二节 起诉要件与诉讼要件理论 107

一、起诉要件 107

(一)起诉要件的含义 107

(二)我国起诉要件的法律规定 107

二、诉讼要件 108

(一)诉讼要件的含义 108

(二)诉讼要件的构成 109

三、权利保护要件 110

(一)权利保护要件的含义 110

(二)权利保护要件的审理 110

四、三者区别 111

小结:诉的相关理论及其现代化发展及完善 113

第四章 立案制度域外对比及历史沿革 116

第一节 域外立案制度考察 116

一、英美法系国家立案制度 116

(一)英国 116

(二)美国 118

二、大陆法系国家立案制度 120

(一)法国 120

(二)德国 122

(三)日本 125

三、两大法系立案制度比较 127

(一)相同之处 127

(二)区别 128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立案制度的发展与对比及当前改革存在的问题 129

一、案件受理制度的发展阶段 129

(一)1949年—1982年“立审合一”阶段 129

(二)1986年—1996年“立审分立的探索和试行”阶段 131

(三)1997年—2000年“立审分立的规范”阶段 132

(四)2002年—2012年“立案制度的完善”阶段 133

(五)2013年至今“立案制度的改革”阶段 135

二、过去与现在的对比 135

(一)立案程序对比 135

(二)立案条件对比 136

三、当前我国推行立案登记制度不可回避的几个问题 138

(一)对立案登记制与立案审查制的区别认识不清 138

(二)立案登记制改革在现行诉讼法上缺乏定位,没有体现 141

(三)制度改革的实施细则缺乏,各地操作容易陷入误区 143

(四)案件分流程序未设计,实施立案登记制易使“人案失衡” 143

(五)“登记”与“立案”的关系定位模糊,实践运用暧昧不清 144

第三节 我国立案制度与域外立案制度的对比 149

一、理念与背景的考察对比 149

二、是否区分起诉条件和诉讼要件的对比 150

三、是否设立专门立案职能机构的对比 151

小结:中外立案制度改革发展的文本解读和现状比较 151

第五章 我国立案登记制的构想 154

第一节 登记立案的流程建议 154

第二节 关于登记立案审查内容及处理 159

一、诉状审查内容与审核后的处理 159

(一)起诉状 159

(二)诉状审核后的处理 160

二、起诉证据材料的内容与要求 161

(一)关于原告的身份材料要求 161

(二)关于被告的身份材料要求 161

(三)关于与起诉事实相关的证据材料的要求 162

(四)关于主管和管辖的证据材料的要求 162

三、登记立案和受理 162

(一)当场立案 162

(二)补正立案 163

(三)限期立案 163

(四)存疑立案 163

四、立案中诉讼费的缴纳与处理 163

第三节 与立案登记制度运行相关的配套制度 164

一、健全诉与非诉对接机制 164

(一)在登记立案前进行对接 166

(二)在登记立案后移送审判庭前进行对接 167

(三)在案件移送业务庭后进行对接 167

二、整合完善审前程序 169

三、建立虚假诉讼防范机制 171

(一)建立辅导立案甄别机制 172

(二)建立警示机制 173

(三)建立程序性防范机制 173

(四)建立依法惩治机制 174

四、建立登记立案考评机制 175

(一)考核当场登记率 175

(二)考核案件分流率 175

(三)考核立案投诉率 176

第四节 立案登记相关环节的法律效力分析 176

一、法院对当事人起诉的登记与诉讼时效 177

(一)起诉后,法院要求当事人补充必要相关材料的 177

(二)当事人的起诉登记后撤回起诉的 178

(三)当事人起诉经登记后的诉前调解的法律效力 179

二、立案登记的字号设计 186

小结:构建一套“适用”的立案登记运行机制 187

结语 中国立案登记制度改革的未来展望 189

附录一 眉山市中级人民法院诉讼辅导立案登记流程的规定(试行) 192

附录二 课题问卷 200

附录三 课题数据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