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缘起 2
一、实践的呼唤 2
二、理论的启迪 5
第二节 研究述评 8
一、主体间性研究述评 8
二、个人自主研究述评 12
三、师生自主研究述评 17
第三节 研究主题 24
一、主要的研究内容 24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25
三、研究主题的意义 26
第四节 基本概念 28
一、个人自主 28
二、自主间性 29
三、问题 31
四、活动 32
第五节 理论源泉 33
一、自我调节理论 33
二、问题解决理论 35
三、活动理论 37
第一章 自主间性概念的合理性确认 42
第一节 自主间性概念的思想基础 42
一、个人自主之批判的结果 42
二、主体间性的本体性意蕴 44
三、共同体主义的实践诉求 47
第二节 自主间性概念的基本内涵 49
一、个人自主的基本内容 49
二、自主间性的内涵解读 58
三、自主间性概念的再思 63
第三节 自主间性客观存在的证明 66
一、认知自主之关系性的依据 66
二、行为自主之关系性的证据 67
三、情感自主之关系性的考证 67
四、身体作为自主间性的载体 68
第四节 自主间性概念的教育意义 69
一、师—生关系理论深化的需要 69
二、教育主体间性研究细化需要 69
三、师—生自主关系定性的需要 70
第二章 师生自主间性的理想形态 72
第一节 学生自主性发展作为旨归 73
一、自主双重发展区作为核心理念 74
二、自主性水平区分作为行动前提 77
三、师生参与性互动作为发展基础 81
第二节 存异性共识作为行动基础 86
一、自主本体结构异同作为行动前提 86
二、自主实践结构异同作为行动根本 87
三、自主面向对象异同作为行动需求 87
第三节 问题化课堂作为生成环境 89
一、真实世界问题作为面向对象 89
二、形成认知问题作为发展起点 90
三、理解性对话作为基本教学法 91
第三章 师生自主间性的基本要素 93
第一节 发展的学生自主 94
一、学生自主发展面向的问题情境 94
二、问题情境对学生自主表达的诉求 98
三、问题解决对学生自主发展的回应 101
第二节 专业的教师自主 105
一、“问题解决”方案的自主设计 105
二、“问题解决”活动的自主组织 110
三、“问题解决”对话的自主引领 113
第三节 问题形态的课程 118
一、作为课程文本本源的真实问题解决 118
二、作为课程掌握过程的认知问题解决 121
三、作为课程学习基础的问题结构理解 123
第四节 团体自主的规则 128
一、班级组织规则 128
二、对象实践规则 130
三、交流合作规则 131
第四章 师生自主间性的发展机制 134
第一节 主体性准备阶段 135
一、协商达成自主共识 136
二、协商构建学习小组 137
三、协商形成课堂规则 139
第二节 对象性准备阶段 141
一、联合理解教学设计依据 141
二、联合发现真实实践对象 142
三、联合制订教学活动方案 143
第三节 体验性生成阶段 146
一、协同决定核心问题以确定行动方向 146
二、协同调节问题分析以建立行动路线 151
三、协同实现问题化解以形成行动体验 153
第四节 拓展性修炼阶段 157
一、教师引领学生自主素养的系统化 157
二、学生参与教师自主素养的深刻化 160
三、师生自主间性强化途径的多样化 163
第五章 师生自主间性的实践建议 166
第一节 师生要认清双方自主的行动基础 166
一、师生要理解个己自主的社会属性 166
二、师生要厘清学生自主的行动基础 168
三、师生要知晓教师自主的专业表现 170
第二节 师生要增强实践自主间性的可能 175
一、师生要努力扩展自主实践的机会 175
二、师生要竭力扩充自主实践的资源 176
三、师生要积极对外解释自主的内涵 176
第三节 学校要创造师生自主间性的时空 178
一、管理人员要理解个人自主素养的内涵 178
二、管理人员要认识师生自主间性的内容 179
三、管理人员要提供师生自主间性的支持 179
结语 181
参考文献 184
后记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