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文化视角下的博士生培养》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东芳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20310987
  • 页数:261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学科文化的角度对不同学科博士生培养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基于在美国一所研究型大学的田野调查,提炼出五种博士生培养方式及其文化特质。本书指出,教师对博士生的培养活动因学科文化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学科文化就其价值取向而言影响了不同学科博士生培养理念的形成、并形塑了不同学科教师培养博士生的方式与师生互动结构。除了描绘、分析不同学科博士生培养的差异性图景,本研究也力图将博士生培养这一议题置于全球情境下讨论,就博士生培养制度改革与政策制定进行反思,并提出若干“面向学科文化的博士生培养”的政策建议。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研究问题 5

一 问题提出 5

二 基本概念 6

三 研究意义 9

第二节 文献评述 11

第三节 研究思路 19

一 理论基础 19

二 研究思路 32

第二章 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37

第一节 研究方法 37

一 建制民族志 37

二 案例大学 41

第二节 资料收集与分析 42

一 准备工作 43

二 资料的收集 46

三 资料的分析 48

第三节 研究的质量检测 52

一 有效性 52

二 推广性 55

第三章 美国博士生培养的理念与制度 57

第一节 博士生培养的理念 57

一 博士生教育与科研紧密结合的理念 59

二 博士生培养中的通识教育理念 61

第二节 博士生培养的制度 64

一 研究生院 65

二 结构化的培养程序 68

三 以导师为主的论文指导委员会制度 70

第四章 以导师实验室为基础的结构化培养方式:化学 78

第一节 化学的学科文化 78

第二节 实验科学的培养理念与师生关系 81

一 培养理念 81

二 实验室空间中的师生关系 84

三 导师如何看待“廉价劳动力”一说 90

第三节 实验室团队中的师生互动结构 93

一 以课题为依托:导师在实验室团队中的角色与功能 94

二 学术指导方式:组会内外的“紧跟型” 98

三 课题研究成果的形式:论文发表 100

第五章 以公共观测台为基础的引导式培养方式:天文学 103

第一节 天文学的学科文化 103

第二节 培养理念与指导方式 107

一 培养理念 107

二 指导方式:从体验研究到博士论文的独立研究 109

第三节 师生互动结构 112

一 导师在学生博士论文研究中的角色与功能 113

二 合作研究的署名规则 115

三 团队结构:同辈指导与合作 117

第六章 以智识讨论为基础的启发式培养方式:数学 122

第一节 数学的学科文化 122

第二节 博士生培养的理念与导师指导方式 125

一 培养理念 125

二 导师在博士生论文选题中的指导方式 127

第三节 师生互动结构 129

一 师生互动的特点 129

二 导师的角色与功能:点拨者 132

三 师生合作研究 133

第七章 以技能培养为主的团队互动培养方式:经济学 136

第一节 经济学的学科文化 136

第二节 培养理念 141

一 以博士生就业意向作为参考 141

二 注重专业相关技能的培养 142

三 导师眼中的“成功学生” 145

第三节 博士生培养的结构化与团队化 146

一 从课程到博士论文:结构化的培养过程 146

二 置于团队中的博士生培养:工作坊和午餐会 152

第四节 导师指导方式与师生互动 154

一 导师在博士生学业进展中的角色与功能 154

二 博士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程度 157

三 研究成果发表的规则 158

第八章 寻求团队支持的个体探索培养方式:英语 161

第一节 英语的学科文化 161

第二节 培养理念 164

第三节 导师指导方式 167

一 博士生论文选题:“婚姻伴侣” 167

二 导师指导风格:“放手型” 168

第四节 师生互动结构 171

一 师生互动与合作 171

二 寻求团队支持 174

第九章 学科文化对博士生培养的影响 177

第一节 学科文化影响博士生培养的内在逻辑:高深知识 178

第二节 不同学科博士生培养所呈现的学科文化差异性 183

一 博士生培养理念的学科差异 183

二 博士生培养方式的学科差异 188

三 博士生培养制度运行中的学科差异 192

第三节 影响方式的特点 199

一 教师对博士生的培养形成了一种学科惯习 200

二 博士生培养依托于学科的智识共同体 201

第十章 结论与讨论 203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203

第二节 政策建议 208

一 实践中的博士生培养目标应当符合学科知识特点 209

二 博士生培养方式要考虑学科文化特征 210

三 博士生质量评价标准应考虑学科文化的差异性 214

四 博士生培养制度实施的“底部厚重” 215

五 宏观博士生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应当考虑学科文化的差异性 216

第三节 研究贡献与展望 218

一 贡献 218

二 局限和研究展望 222

三 结语 225

附录 227

参考文献 231

后记 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