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成果集萃 文化旅游》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但强主编;干鸣丰,郑柳青副主编
  • 出 版 社: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50428553
  • 页数:241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中文化是旅游的核心与灵魂。一个地区旅游的潜力取决于地域文化的魅力和吸引力。文化引领区域旅游发展的方向,是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创新源。本书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古蜀王文化的旅游开发研究。第二章以峨眉山佛教史为研究对象。第三章以峨眉山禅茶文化资源为研究对象。第四章以四川汉地佛教饮食文化资源为研究对象。

第一章 古蜀王文化的旅游开发研究 1

第一节 古蜀王文化旅游资源分类研究 1

一、古蜀王文化、古蜀王文化旅游资源的含义与特征 1

(一)古蜀王文化、古蜀王文化旅游资源的含义 1

(二)古蜀王文化与古蜀王文化旅游资源特征 2

二、古蜀王文化旅游资源分类 4

(一)遗址遗迹类 4

(二)神话传说 6

(三)地名文化资源 7

(四)博物馆类资源 9

(五)雕塑题刻类资源 9

(六)文学类资源 11

(七)戏曲影像类资源 13

(八)姓氏资源 14

(九)宗教祭祀类资源 14

(十)按旅游资源分类国家标准区分 15

三、古蜀王文化旅游资源的存在现状 18

(一)强势弱势并存 18

(二)逐步受到重视成为显学 18

(三)存在一定的争议和不确定性 19

(四)流失颇多 19

(五)大众化知晓不足 19

第二节 古蜀王文化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 20

一、资源分布广泛而又相对集中 20

二、以成都为中心成三圈层扩散减弱分布趋势 21

三、呈现区域性主题差异 21

(一)成都平原古蜀都城资源集中 21

(二)岷山山脉古蜀起源文化集中 22

(三)以成都为界形成南北两点分布集中区 23

(四)古蜀道、岷江和青衣江三条线状集中分布区 23

四、古蜀王文化旅游资源与重要历史文化旅游起源、重要景区存在空间上的高度重合 24

(一)与三国文化旅游线高度重合 24

(二)与环九黄旅游线和汶川地震灾区重建旅游区空间重合 24

(三)与成乐旅游线高度重合 25

(四)与南丝绸之路旅游线高度重合 25

(五)与中华上古文化的空间重合 25

(六)与川西平原边缘宗教旅游文化旅游区重合 26

第三节 古蜀王文化旅游开发的游客感知调查研究 26

一、游客结构 27

(一)客源地域结构 27

(二)年龄性别结构 27

(三)职业结构 28

(四)文化构成 28

二、古蜀王文化旅游资源知晓、游览及满意度情况分析 29

(一)五位古蜀王游客知晓度 29

(二)古蜀王文化遗址知晓度 30

(三)游览古蜀王文化遗址情况 30

(四)古蜀王文化相关景点游客量 30

(五)参与古蜀王文化节游客量 31

(六)游客了解古蜀王文化的渠道 31

(七)古蜀王文化对四川旅游的价值重要性认同度 32

(八)古蜀王文化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32

(九)古蜀王文化旅游开发游客满意度 33

三、游客游览古蜀王文化景区点的动机行为分析 33

(一)游览目的 33

(二)游览感受 34

(三)游客出游时间 35

(四)游览次数 35

(五)出游方式选择 36

第四节 蚕丛青衣文化与眉山旅游开发思考 36

一、蚕丛青衣文化是眉山最突出的文化之一 36

(一)唐宋文化 37

(二)蚕丛青衣文化 37

二、“青衣在眉”——眉山是目前最具有根据的蚕丛青衣文化区域 37

三、眉山蚕丛青衣文化旅游开发建议 39

(一)加强蚕丛青衣文化研究整理,为开发提供更充分资源 39

(二)政府统筹,全域系统开发 39

(三)开发思路 40

第五节 古蜀王文化的旅游开发现状研究 41

一、整体处于初期开发阶段 41

二、缺乏全省性的古蜀王文化主题旅游开发 42

三、正在成为成都市的旅游开发热点 42

四、尚未成为四川常态和精品旅游产品 44

五、古蜀王文化旅游开发类型 46

(一)博物馆景区点式开发 46

(二)现代休闲度假主题文化产业园区开发 47

(三)旅行社旅游线路产品开发 47

(四)旅游商品开发 47

(五)借名从事与旅游相关的开发 49

(六)城市地标开发 50

第六节 古蜀王文化的旅游开发对策建议研究 50

一、古蜀王文化旅游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50

二、古蜀王文化旅游开发的政策建议 51

(一)突出古蜀王的历史贡献,恢复古蜀王应有的历史地位 51

(二)将古蜀王文化旅游开发列为四川省重大文化开发项目 51

(三)制定《四川省古蜀王文化旅游开发规划》 51

(四)全省统筹全面推进各显特色 52

(五)制定鼓励开发政策 52

三、古蜀王文化旅游开发的重要举措思路 52

(一)选择适当地方建设古蜀王文化园 52

(二)适度建设古蜀王文化相关祭拜场所或纪念广场 52

(三)开展特色节庆纪念活动 52

(四)开展古蜀王文化主题旅游年活动 53

(五)开展省区间和省区内市州间的区域合作开发 53

四、近期行动 54

(一)研讨决定是否将古蜀王文化旅游开发列为全省重大文化开发项目 54

(二)建立古蜀国网上博物馆 54

(三)启动重点地区建设,设计古蜀王文化精品线路 54

第二章 四川汉地佛教饮食文化资源研究 56

一、调查的目的 56

二、调查的时间和地点 56

三、调查的对象 56

四、调查的方法 56

(一)资料搜集 56

(二)实地走访 56

五、调研的主要内容 56

(一)成都 57

(二)乐山 72

(三)四川其他地方 85

六、研究的主要观点 89

(一)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89

(二)旅游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90

(三)以峨眉山素食资源为例 91

七、研究结论和创新观点 92

(一)保护方面 92

(二)旅游开发方面 93

(三)峨眉山素食资源方面 95

八、存在的问题和后续研究 97

(一)存在的问题 97

(二)后续研究 97

第三章 峨眉山佛教史研究 98

第一节 唐代以前峨眉山早期佛教研究 98

一、关于佛教传入峨眉山的时间 98

(一)佛教传入乐山的时间 98

(二)关于峨眉山佛教传入时间的几种观点 99

(三)峨眉山佛教在汉蜀之际传入较有说服力 100

二、峨眉山早期佛教寺庙 101

三、唐代以前峨眉山佛教僧侣 106

第二节 唐宋、明代时期峨眉山佛教 107

一、唐宋峨眉山佛教 108

(一)隋唐时期峨眉山佛教的基本情形 108

(二)宋代峨眉山佛教的基本情况 112

(三)唐宋时期峨眉山佛教宗派 115

(四)唐宋时期峨眉山佛道和谐共存局面 120

二、明代峨眉山佛教 121

(一)峨眉山普贤道场地位进一步巩固 121

(二)出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佛寺建设高潮 123

(三)僧众们对佛教文化和普贤道场的巨大贡献 124

第三节 关于清代峨眉山佛教的研究 129

一、清王朝的佛教政策 129

二、顺康雍乾嘉时期,峨眉山佛教的迅速恢复和发展 130

(一)佛教寺院建筑的快速恢复重建 131

(二)以康熙帝为首的封建统治阶级的支持极大地推动了峨眉山佛教的发展 132

(三)关注佛学人才培养和僧户管理 133

(四)占领道教最后一块据点,最终确立佛教在大峨山的垄断地位 134

三、道咸同光宣时期,峨眉山佛教总体趋于衰败 134

四、清代峨眉山佛教宗派和寺院经济 136

(一)禅宗支系仍是峨眉山基本佛教宗派 136

(二)藏传佛教对峨眉山佛教给予了极大关注 140

(三)峨眉山寺院经济仍处于各自为政状态 141

第四节 关于峨眉山普贤造像的调查研究 141

一、峨眉山普贤造像的历史考察 141

二、峨眉山现存寺庙普贤造像统计分析 144

(一)峨眉山普贤菩萨造像群的分布 144

(二)峨眉山普贤造像群的体征分析 144

三、峨眉山典型的普贤菩萨造像 148

(一)万年寺宋代普贤骑象铜像 148

(二)纯阳殿明代普贤造像 149

(三)金殿清代藏传普贤菩萨铜像 150

(四)金顶现代十方普贤菩萨巨像 150

(五)总结 152

第四章 峨眉山禅茶文化资源保护和旅游开发研究 153

一、问题的提出 153

(一)研究背景 153

(二)研究现状综述 153

(三)研究意义 154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 155

(一)研究思路 155

(二)研究方法 155

三、问卷调查分析 157

(一)主要问题分析 157

(二)调查结论 162

四、研究内容 162

(一)有关概念 162

(二)峨眉山禅茶文化资源的概况 164

五、研究结论 169

(一)峨眉山禅茶文化资源保护和旅游开发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69

(二)峨眉山禅茶文化资源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对策 173

(三)峨眉山禅茶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模式 176

六、存在的问题与后续的研究 179

(一)存在的问题 179

(二)后续研究 179

附件1古蜀王文化乐曲歌词选 180

附件2古蜀王文化旅游资源图片选 184

附件3关于古蜀王的神话传说选 199

附件4古蜀王文化相关文学作品辑选 203

附件5古蜀王文化旅游开发调查表 237

附件6关于游客对峨眉山禅茶文化认知的调查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