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新教学艺术与科学》编写回顾 1
本模式的研究支撑 2
《新教学艺术与科学》的主要特点 6
新旧版本的差异 10
面向教学改革的一个框架 11
第一章 明确学习目标 13
要素1:提供评分量表和量规 13
要素2:追踪学生进步情况 16
要素3:赞扬学生成功 19
制订教学计划 20
改革的启示 22
第二章 实施教学评估 26
要素4:对全班采取非正式评估 26
要素5:对学生个体采取正式评估 27
制订教学计划 31
改革的启示 32
第三章 开展直导教学 34
要素6:将教学内容分块 34
要素7:教学内容多样加工 36
要素8:记录和表征教学内容 38
制订教学计划 40
改革的启示 41
第四章 积极练习/拓展 43
要素9:运用结构化练习时段 43
要素10:区分异同 46
要素11:检查推理错误 48
制订教学计划 51
改革的启示 52
第五章 灵活应用知识 55
要素12:鼓励学生参与认知复杂的任务 55
要素13:提供资源与指导 57
要素14:生成与维护主张 59
制订教学计划 60
改革的启示 61
第六章 善用教学策略 63
要素15:预习 63
要素16:突出关键信息 66
要素17:复习相关内容 67
要素18:完善知识 69
要素19:反思学习 71
要素20:精心布置家庭作业 72
要素21:精细加工知识 73
要素22:组织学生互动 74
制订教学计划 77
改革的启示 78
第七章 鼓励学生参与 79
要素23:提醒学生注意参与课堂学习 79
要素24:增强学生反应率 81
要素25:利用身体运动 83
要素26:保持有活力的节奏 84
要素27:全情投入教学 85
要素28:呈现不寻常的信息 87
要素29:运用友好论辩 89
要素30:运用学习游戏 90
要素31:提供机会让学生述说 92
要素32:激励和鼓动学生 94
制订教学计划 96
改革的启示 97
第八章 贯彻规则/程序 98
要素33:建立规则与程序 98
要素34:合理安排教室物理布局 101
要素35:审时度势控全局 103
要素36:鼓励遵守规则和程序 105
要素37:制止不遵守规则和程序的行为 106
制订教学计划 108
改革的启示 109
第九章 建立良好关系 110
要素38:运用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对学生表达喜爱之情 110
要素39:理解学生的背景和兴趣 112
要素40:展现客观公正和自我控制力 114
制订教学计划 116
改革的启示 117
第十章 寄予学习期望 118
要素41:对不愿意学习者也要看到其长处并表示尊重 118
要素42:对不愿意学习者也要深入询问问题 120
要素43:和不愿意学习者一起探查不正确答案 122
制订教学计划 123
改革的启示 123
第十一章 作出系统变革 125
建议1:创设确保教师发展的系统 125
建议2:关注单元计划而非课时计划 130
建议3:使用混合教学 134
建议4:确保蕴含认知与元认知技能的可靠又可行的课程 135
建议5:依据课堂测量 140
建议6:改革成绩报告单 142
建议7:调整教学计划,解决教师效能差异 148
建议8:逐渐走向基于能力的系统 150
结论 152
参考文献和学习资源 153
索引 160
译后记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