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法官调解的基础理论 3
第一章 法官调解制度概述 3
第一节 法官调解的历史沿革 3
一、我国法官调解的历史 3
二、调解的国际传播 5
第二节 法官调解的分类、性质和特征 8
一、法官调解的分类 8
二、法官调解的性质 15
三、法官调解的特征 17
第三节 法官调解与其他类型调解的区别 19
一、其他调解的种类 19
二、法官调解与其他调解的比较 20
第四节 法官调解与诉讼和解及法院裁判的区别 21
一、法官调解与诉讼和解的区别 21
二、法官调解与法院裁判的区别 22
第五节 法官调解的主要原则 23
一、自愿原则 23
二、合法原则 24
三、查明事实、分清是非原则 26
四、保密原则 28
五、人性原则 29
第二章 法官调解的价值指引 40
第一节 传统法律价值批判 40
一、法律秩序价值的缺陷 40
二、法律正义价值的缺陷 45
三、法律自由价值的缺陷 48
第二节 和谐价值对传统法律价值体系的修正 49
一、法律的和谐价值 49
二、和谐价值引导秩序价值 52
三、和谐价值充实正义价值 54
四、和谐价值界定自由价值 56
五、和谐价值统一法律价值体系 57
六、法律主体追求和谐价值的法条举例 60
第三章 法官调解的基本方法 63
第一节 心理方法 63
一、法律行为伴随意志、心理过程 63
二、案件当事人的心理 63
三、调解法官对当事人心理的影响 67
四、法官把握当事人心理的角度 69
五、调解法官运用心理方法的基础素质 70
第二节 情感方法 75
一、法律有情感 75
二、情感的运用 76
第三节 性格分析法 81
一、对理智型性格类型当事人的调解对策 82
二、对意志型性格类型当事人的调解对策 83
三、对情绪型性格类型当事人的调解对策 84
第四节 焦点转移法 85
一、调解僵局 85
二、引导当事人暂离当前话题 86
三、新话题的提出策略 86
第五节 明法析理法 87
一、当事人固执己见时的明法析理 87
二、当事人不信任法官时的明法析理 87
三、当事人期望值过高时的明法析理 88
四、出现证据黑洞时的明法析理 88
第六节 社会评价法 89
一、社会评价对当事人的作用 89
二、社会评价法的运用 90
第七节 换位思考法 90
一、换位思考的优势 90
二、引导当事人换位思考 91
三、法官与当事人之间的换位思考 92
第八节 外援方法 93
一、充分发挥代理人的作用 93
二、邀请当事人亲友参加、支持调解 93
三、利用当事人所在地或单位领导干部调解 94
四、利用专家意见或权威观点调解 94
第九节 语言方法 97
一、语言要简单明了 97
二、语言要生动形象 98
三、语言要风趣幽默 98
四、语言要真挚真诚 99
五、语言要逻辑严谨 100
六、语言要润物无声 100
第十节 案例示范法 101
一、榜样示范 101
二、前车之鉴 102
第十一节 风险效益法 103
一、为当事人评估诉讼风险 103
二、引导当事人计算调解效益 104
第十二节 背靠背沟通法 104
一、背靠背调解的优势 104
二、背靠背调解的法理 104
第十三节 突破诉讼请求法 105
一、调解利益能够突破诉讼请求 105
二、当事人利益的置换 106
下篇 法官调解的技巧 109
第四章 离婚案件调解 109
第一节 案例 109
第二节 特点 110
一、夫妻感情是关键 110
二、法律事实模糊 113
三、是非曲直难以截然区分 114
四、孩子既是包袱又是动力 115
五、影响一辈子 115
六、经济因素有重要影响 115
第三节 技巧 117
一、事实判断 117
二、关注孩子 118
三、唤起旧情 119
四、消除隔阂 121
五、榜样教育 121
六、幸福观的教育 124
七、法律教育 124
八、冷处理 124
九、综合平衡法 125
第五章 医疗案件调解 126
第一节 案例 126
第二节 特点 126
一、医疗事故后患无穷 126
二、受害人及其亲属担心后期医疗费用 127
三、粗心大意引起公愤 128
四、受害人及其亲属习惯于暴力维权 128
五、受害人举证困难 129
六、法律不够完善 130
七、受害人索赔一般漫天要价 134
八、社会影响大 135
九、医患沟通存在技术障碍 135
第三节 技巧 136
一、鼓励被告主动取得原告谅解 136
二、请教医疗专家 137
三、背靠背调解 138
四、模糊处理 138
五、冷处理 139
六、估算诉讼风险和成本 139
七、分步调解 140
第六章 合伙案件调解 142
第一节 案例 142
第二节 特点 143
一、合伙主体之间原有较好的朋友关系 143
二、没有合伙书面协议 144
三、合伙财务情况不规范 145
四、证据审核困难 146
五、合伙人不熟悉合伙法律 157
第三节 技巧 159
一、认定是否存在合伙关系 159
二、由合伙人负责清算 160
三、引导合伙人之间找回信用和友谊 162
四、释明法律 163
五、根据合伙人的不同气质实施调解 164
六、模糊处理 166
七、引导当事人核算诉讼成本 167
第七章 房地产预售案件调解 168
第一节 案例 168
第二节 特点 170
一、期权交易 170
二、开发商不能适当履行合同 172
三、商品预售房广告和宣传具有欺诈性 175
四、交易标的额比较大 176
五、房地产开发商与购房者在地位上相对不平等 176
六、房地产市场比较混乱 176
七、容易产生群体纠纷 176
八、对法官的专业知识要求高 177
第三节 技巧 177
一、确认商品房预售合同的效力 177
二、通过释明法律引导当事人趋利避害 178
三、兼顾双方利益 178
四、善于借用外力 180
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80
六、群体纠纷中取得当事人的信任 181
七、提高法官的相关专业知识 182
八、财产保全 182
九、引导当事人计算诉讼成本 183
第八章 行政诉讼案件调解 184
第一节 案例 184
第二节 特点 184
一、主体不平等 184
二、行政主体趾高气扬 186
三、羁束行政行为案件不能调解 187
四、被告承担主要举证责任 188
五、一般是程序违法和选择性执法引发诉讼 189
六、行政相对人漫天要价 191
七、被告困兽犹斗 193
第三节 技巧 193
一、引导被告淡化官气以释放原告的怨气 193
二、引导行政相对人的合理诉求 196
三、鼓励被告改变或撤销违法行政行为 198
四、鼓励被告对原告的案外利益给予关心 199
五、鼓励当事人面对面沟通 199
第九章 附带民事诉讼案件调解 202
第一节 案例 202
第二节 特点 203
一、当事人之间有仇恨心理 203
二、加害人承担双重责任 204
三、精神损害赔偿有两可选择 204
四、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相互制约 207
五、先刑后民 209
六、民事责任的履行可能欠缺充分条件 210
第三节 技巧 211
一、鼓励加害人向被害人谢罪 211
二、在刑事责任确定以前调解 213
三、确定被害人的民事损失 215
四、考察加害人的赔偿能力 216
五、财产保全促调解 217
六、利用刑事被害人救助机制 218
七、借助社会力量调解 218
附录 法院调解书 220
第一节 一审民事调解书 220
一、格式 220
二、实例 221
第二节 二审调解书 222
一、格式 222
二、实例 223
第三节 再审调解书 224
一、格式 224
二、实例 225
第四节 民事简易程序调解协议 228
第五节 调解书的效力 229
一、控诉力 229
二、确定力 229
三、执行力 229
参考文献 230
后记 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