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震动记录分析与应用 芦山Ms7.0地震为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温瑞智,任叶飞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地震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02848095
  • 页数:237 页
图书介绍:芦山地震强震数据为研究基础,分析芦山地震强震动三要素参数,探讨了NGA衰减关系在我国的适用性,突出了此次地震动的上盘效应、方向性效应、地形效应等一些对地震动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利用谱比法,分析了强震台的场地特征分析,设计了的新场地分类流程并实现了场地分类;以余震记录的平均谱比曲线作为线性反应的参考,对芦山地震主震可能产生非线性反应的谱比曲线进行非线性水平评价。利用广义反演法,估计了芦山余震震源参数(M0、MW、fc、r、Δσ、Es)、区域的品质因子Q( f )及台站场地反应,并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比,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探讨了强震记录在地震滑坡中的应用,分析了单台强震记录的地震滑坡参数,应用Newmark位移方法对斜坡的失稳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用研究区域岩土体参数的经验值,基于Newmark经验模型的芦山地震滑坡危险性快速评估。通过现场查了芦山地震中建筑物的典型破坏特征,分析了强震动台附近的震害,对比了宏观烈度与常见烈度的同异,强调了地震动参数与震害的相关性。

第1章 强震动观测与芦山地震 1

1.1 强震动观测 1

1.1.1 国际发展简史 1

1.1.2 我国数字强震动观测 5

1.1.3 强震动记录应用 12

1.2 芦山地震 14

1.2.1 地震构造 14

1.2.2 震源机制 15

1.3 芦山地震的强震动记录 19

1.3.1 主震记录 19

1.3.2 余震记录 21

参考文献 23

第2章 地震动特性分析 24

2.1 强震动记录数据处理 24

2.1.1 数据常规处理 24

2.1.2 数据深层处理 26

2.2 地震动三要素 31

2.2.1 幅值 31

2.2.2 反应谱 34

2.2.3 持时 37

2.3 衰减特性 40

2.3.1 与中国GMPE比较 41

2.3.2 与NGA基础数据对比 42

2.3.3 芦山地震动衰减模型拟合 43

2.3.4 与NGA衰减模型对比 45

2.3.5 区域性特征 50

2.4 上/下盘效应 54

2.4.1 上下盘划分 54

2.4.2 峰值参数比较 56

2.4.3 反应谱值比较 58

2.4.4 与NGA模型比较 60

2.5 地形效应 62

2.5.1 典型台站分析 62

2.5.2 不同台站间比较 64

2.5.3 地脉动测试分析 65

2.6 方向性效应 67

2.6.1 中小地震方向性 69

2.6.2 峰值方向性现象 70

2.6.3 反应谱方向性现象 72

2.6.4 持时方向性现象 72

2.6.5 事件间傅氏谱比 74

2.6.6 震源破裂参数反演 77

2.7 小结 82

参考文献 85

第3章 谱比法分析地震动场地效应 95

3.1 场地分类方法综述 95

3.1.1 抗震规范指标法 97

3.1.2 基于地质及地貌数据法 99

3.1.3 反应谱形状法 101

3.2 谱比场地分类方法 102

3.2.1 H/V谱比法基本原理 102

3.2.2 场地分类标准 104

3.2.3 场地分类方法 106

3.3 芦山地震台站场地分类 110

3.3.1 记录选取与筛选 110

3.3.2 场地分类流程 111

3.3.3 分类结果 112

3.4 场地非线性反应识别 121

3.4.1 场地非线性反应识别方法 122

3.4.2 芦山地震场地非线性反应研究 125

3.5 小结 134

参考文献 136

第4章 广义反演法分析地震动构成 143

4.1 地震动构成 143

4.1.1 震源、路径与场地 143

4.1.2 广义反演方法研究进展 145

4.2 广义反演方法及强震动记录的选取 147

4.2.1 广义反演方法 147

4.2.2 强震动记录选取及处理 151

4.2.3 参考事件的选取 156

4.3 震源参数 158

4.3.1 位移震源谱 158

4.3.2 网格搜索方法确定震源参数 159

4.3.3 Andrews方法确定震源参数 166

4.4 品质因子 169

4.4.1 品质因子 169

4.4.2 Q值不确定性分析 171

4.5 场地反应 173

4.5.1 场地反应比较分析 173

4.5.2 场地条件影响 176

4.5.3 覆盖层厚度的影响 177

4.6 小结 179

参考文献 181

第5章 强震动与滑坡 190

5.1 地震滑坡 190

5.1.1 地震与滑坡 190

5.1.2 地震诱发滑坡危险性评估 191

5.1.3 芦山地震滑坡灾害 191

5.2 Newmark位移理论模型 192

5.2.1 Newmark位移理论模型 192

5.2.2 简化Newmark位移理论模型 194

5.3 基于强震动记录的地震诱发滑坡判别 195

5.3.1 确定临界加速度 195

5.3.2 判别地震诱发滑坡 198

5.4 基于强震动记录的滑坡危险性分析 201

5.4.1 地震滑坡快速评估 201

5.4.2 区域地震滑坡危险性 204

5.5 小结 210

参考文献 211

第6章 地震动与地震烈度 213

6.1 芦山地震宏观烈度与震害 213

6.1.1 芦山地震宏观烈度 213

6.1.2 典型结构震害 214

6.1.3 典型台站附近工程震害 218

6.2 芦山地震仪器烈度 224

6.2.1 中国地震烈度表定义烈度 225

6.2.2 美国ShakeMap仪器烈度 226

6.2.3 谱烈度 227

6.2.4 其他仪器烈度 228

6.3 烈度异常区 230

6.3.1 异常区震害 230

6.3.2 地脉动测试 230

6.3.3 测试数据分析 232

6.4 小结 236

参考文献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