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管理导论 1
第一章 管理的本质 1
第一节 管理及其特点 1
管理的涵义 1
管理的历史 3
管理的一般特点 6
第二节 管理的性质和职能 7
管理的性质 7
管理的具体职能 8
第三节 管理原理 10
效益原理 10
系统原理 12
能级原理 14
人本原理 15
弹性原理 16
第四节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结构 17
职能分析与过程分析 17
本书的结构 18
第二章 管理对象和目的 21
第一节 管理系统 21
管理对象与管理系统 21
管理系统的构成 23
管理系统的特性 25
管理时间与管理空间 27
管理环境分析 29
第二节 管理信息 33
管理对象与管理信息 33
管理信息的特性 34
管理信息的处理 35
管信息功能的提高 37
第三节 管理效益 40
管理的目的:管理效益 40
管理效益的评价 43
管理效益的提高 47
第二篇 管理过程论 50
第三章 筹划过程 50
第一节 筹划:管理的主观活动过程 50
筹划的涵义 50
筹划过程的特性 52
筹划体系分类 52
第二节 筹划过程的职能与作用 56
预测:筹划的必要前提 56
决策:管理的关键所在 58
计划:实践的具体指南 60
第三节 筹划的程序和原则 62
筹划的一般程序 62
筹划的科学原则 65
第四章 实施过程 66
第一节 实施:管理的客观活动过程 69
决策计划的实施及其意义 69
实施过程的特性 70
第二节 实施过程的职能与作用 71
组织:系统要素的合理组合 71
指挥:群体意志与行动的统一 74
协调:总体功能的有效保证 76
第三节 实施的程序和要求 78
实施的一般程序 78
实施的基本要求 80
第五章 控制过程 84
第一节 控制:促使主、客观活动统一的过程 84
控制的一般涵义 84
控制过程的形成 86
控制过程的特性 88
控制的前提条件 90
第二节 控制的基本方式和程序 91
控制的基本方式 91
控制的一般程序 99
第三节 控制功能的强化 102
控制功能与系统的稳定性 102
改善外部输入条件 104
提高控制系统的素质 106
第六章 激励过程 109
第一节 激励:强化管理主体功能的过程 109
人的行为规律 109
激励和激励力 112
激励影响人的行为过程 115
第二节 激励的原则和方式 118
激砺的科学原则 118
激励的基本方式 120
第三节 激励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124
激励在管理中的地位 124
激励的基本职能 125
激励在管理中的作用 126
第三篇 管理体制论 128
第七章 管理体制的一般原理 128
第一节 建立管理体制的客观依据 128
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 128
管理体制的功能 129
建立管理体制的客观依据 130
第二节 管理体制的动力原理 131
管理体制的动力结构 131
管理体制的动力激励 133
管理体制的动力转化 135
第三节 管理体制的组织原理 136
能级与功能最大化原理 136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原理 137
权责对等与才职相称原理 139
弹性原理 140
相对封闭原理 142
第四节 管理体制的协调原理 143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理 143
纵向与横向相统一的原理 147
第八章 微观管理体制 149
第一节 微观管理的领导制度 149
党政工组织的相互关系及作用 149
行政负责制 154
职工民主管理 157
第二节 微观管理组织形式 158
微观管理组织的基本形式 159
微观管理组织形式发展的新趋势 161
第三节 经济(岗位)责任制 165
经济(岗位)责任制的基本内容 165
经济(岗位)责任制的主要形式 169
实施经济(岗位)责任制的客观条件 170
第九章 宏观管理体制 173
第一节 宏观管理体制的结构 173
宏观管理体制的总体考察 173
决策系统 175
信息系统 177
调节系统 179
监督系统 180
第二节 宏观管理体制的模式 182
命令型管理模式 183
自治型管理模式 184
集中与分散结合型管理模式 186
宏观管理体制的选择 187
第三节 宏观管理体制的改革 189
宏观管理体制的稳定与变革 189
宏观管理体制变革的症候和条件 191
我国宏观管理体制的现实与变革 193
第四篇 管理方法论 196
第十章 一般管理方法 196
第一节 行政方法 196
行政方法及其特点 196
行政方法的作用和必要性 198
行政方法的局限性和适用范围 199
第二节 经济方法 200
经济方法及其特点 200
经济方法的作用 201
经济方法的局限性和适用条件 201
第三节 法律方法 202
法律方法及其特点 202
法律方法的作用和必要性 203
法律方法的局限性和适用条件 204
第四节 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204
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及其特点 204
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205
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适用条件 206
第五节 诸种管理方法的综合运用 207
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方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07
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方法的基本要求 209
第十一章 管理技术 211
第一节 管理技术的本质规定性 211
管理技术的特性 211
定性和定量技术的功能互补 213
第二节 系统筹划技术 215
预测技术 215
决策技术 221
评价技术 227
第三节 实施控制技术 231
全面计划管理 231
实施技术和计划评审 232
线性规划 234
目标管理 235
系统行为分析 237
ABC分类控制法 239
最优化控制技术 242
第四节 模拟及模型化技术 243
模拟及模型 243
模型化 244
模型化步骤 245
第五篇 管理领导论 247
第十二章 领导与领导集团 247
第一节 领导者 247
领导、领导者和管理者的涵义 247
领导者的主要管理功能——决策 250
领导者的管理素质 251
第二节 领导的管理演进 255
领导的家长式管理 255
领导的硬专家管理 256
领导的软专家管理 257
领导的专家集团管理 257
第三节 领导集团的群体结构 258
知识结构 258
能力结构 260
年龄结构 261
性格结构 263
组织结构 264
第十三章 领导方式 266
第一节 领导方式的转换形式——决策方式 266
静态分析:集权型和分权型 266
动态分析:集权型和分权型的结合 268
决策程序和方法的比较 269
第二节 领导方式的选择 271
领导的管理环境 271
领导的管理对象 273
领导者的抉择 276
第三节 智囊制度 279
智囊的历史渊源 279
现代智囊团的产生 280
领导者与智囊团的关系 281
第十四章 领导的管理方法 283
第一节 管理方格 283
管理方格理论 283
管理方格定向 285
第二节 管理文化 291
管理文化的内涵 291
管理文化的属性和特征 293
管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295
建立管理文化的途径 296
第三节 人际关系 298
人际关系的概念 298
领导者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 300
领导者的人际吸引力 304
第四节 公共关系 306
社会现代化和公共关系 306
领导者的公共关系职能 310
领导者的公共关系素质 312
处理公共关系的一般原则 314
第六篇 管理思想论 315
第十五章 西方管理思想 315
第一节 古典管理学派 315
管理思想的先驱 315
科学管理思想 318
古典组织理论 321
第二节 行为科学学派 325
人际关系学派 325
行为科学学派 327
第三节 现代管理学派 333
社会系统学派 333
决策理论学派 335
权变理论学派 337
管理科学学派 339
第十六章 中国管理思想 341
第一节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341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特点 341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概要 344
第二节 中国近代管理思想 351
民族资产阶级的管理思想 351
解放区的管理思想 355
第三节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管理思想体系 359
努力挖掘我国管理思想的历史宝库 359
科学总结建国以来管理方面的经验教训 361
合理吸收国外管理思想的精华 362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管理思想体系 364
后记 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