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科普及其核心要义 1
第一节 科普是科学活动 1
一、多义宽泛的现代科普 1
二、科学性是科普的灵魂 3
三、科普是公共服务产品 6
四、科普服务本质是连接 10
第二节 迎接科普强国的新时代 12
一、古代的谋生型科普 12
二、近现代的救国型科普 14
三、现代的兴国型科普 18
四、新时代的强国型科普 22
第三节 新时代科普发展的新命题 27
一、适应科技与产业革命新要求 27
二、开启后科学素质纲要新时代 31
三、迈向科普供给侧改革新征程 32
四、攻克科普发展的关键性难题 34
第二章 新时代的科普需求 39
第一节 创新驱动发展对科普的新要求 39
一、创新驱动发展事关中华民族命运 39
二、创新驱动发展必须厚植创新文化 44
三、创新驱动发展必须夯实科学素质基础 47
第二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科普的新要求 48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百年梦想 48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补齐科学素质的短板 49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人人都享有科普服务 50
第三节 信息社会发展对科普的新挑战 51
一、适应公众都在网上的新形势 51
二、适应科普技术革命的新趋势 54
三、适应科普需求巨变的新要求 57
第四节 经济全球化对科普的新要求 60
一、大科学时代科普的国际化 61
二、“一带一路”科普人文交流 62
三、深度参与科普国际分工与合作 65
第三章 科协组织的科普供给 67
第一节 科协组织的职责定位 67
一、科协组织的三型特性 68
二、科协组织的三大功能 68
三、科协组织的四个服务 71
四、科协组织的服务产品 75
第二节 科协组织的科普产品 77
一、科协组织的科普教育产品 77
二、科协组织的科普传播产品 83
三、科协组织的科普活动产品 83
第三节 科协组织科普服务方略 86
一、坚持用户思维的科普服务理念 86
二、坚持平台引领的科普服务方向 89
三、坚持名利权情的科普动员策略 94
第四章 科学素质服务的创新提升 104
第一节 我国科普公共服务体系的确立 104
一、我国科普法规体系的建设 104
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兴起 106
三、“2049计划”提出和推行 109
四、全民科学素质纲要颁布实施 113
五、实施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 124
第二节 青少年科学素质服务创新 128
一、青少年科技教育的使命责任 129
二、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发展动向 139
三、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创新提升 152
第三节 农民科学素质服务创新 162
一、推动农民科学素质跨越提升 163
二、强化农村重点人群科普服务 164
三、增加农村科普公共服务供给 165
四、开启农村科普服务的新引擎 168
第四节 城镇社区居民科学素质服务创新 170
一、发挥科普在人的城镇化中的作用 170
二、城镇社区科普公共服务供给方略 173
三、城镇社区科普公共服务创新 175
第五章 让科普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181
第一节 推进“科普人”的信息化 181
一、“科普人”须自我革命 181
二、要树立互联网理念 182
三、要树立获得感理念 186
四、要树立朋友圈理念 196
五、要树立连接器理念 196
六、要树立长板策理念 197
第二节 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 200
一、科普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定位 201
二、科普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201
三、科普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方向 202
四、科普信息化建设的品牌战略 209
第三节 有效连接科普信息与科普受众 211
一、建设完善科普云网端服务体系 211
二、衔接和精准推送科普服务信息 215
三、利用网络社群进行科普信息传播 219
四、实施科普中国·百城千校万村行动 222
第六章 科普产品的创意生产 226
第一节 科学内容是科普产品的灵魂 226
一、科普始终以科学内容为王 226
二、围绕公众需求遴选科普内容 234
三、围绕科技发展遴选科普内容 237
第二节 科教资源的科普创意开发 239
一、优质科研资源的科普创意开发 240
二、优质教育资源的科普创意开发 245
三、优质社会资源的科普创意开发 249
第三节 科普表达方式的创新 252
一、科普表达的时代性特征 253
二、科普作品的表达创新 258
三、科普融合作品的创作 270
第七章 科技馆展教服务创新 277
第一节 科技馆的科普责任使命 277
一、科技馆演变及其服务功能 277
二、我国科技馆的快速发展 282
三、科技馆展教服务的转型 284
第二节 科技馆展教服务供给侧改革 289
一、科技馆建设的细分化与集群化 289
二、科技馆教育的时代化与人文化 291
三、科技馆服务的信息化和情景化 293
第三节 我国科技馆体系的创新发展 294
一、推动现代科技馆体系转型升级 294
二、增加科技馆展教服务产品供给 300
三、创新科技馆公共展教服务模式 303
主要参考文献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