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理论阐释与实践探索》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申文杰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010170336
  • 页数:440 页
图书介绍:本选题首先对意识形态话语权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理论阐释,梳理和提炼了西方学者关于话语权的基本理论观点;分析总结了马克思恩格斯及我党关于意识形态领导问题的基本思想;对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多方面的理论阐述;对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政治功能进行了较为具体的理论分析。在理论阐释的基础上,该著作主要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现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客观分析了当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在实现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挑战。有针对性地剖析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本身存在的问题。从宏观上探索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的基本途径,从微观层面进一步探究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的一些具体方式。

引言 1

第一章 西方学者关于话语权的理论观点 28

一、葛兰西的文化领导理论 28

(一)以意识形态政治功能为前提论证了文化或意识形态领导权 29

(二)从市民社会的角度明确提出了文化领导权 30

(三)从理论上论述了文化领导权的特性 31

(四)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需要出发阐述了文化领导权的重要性 32

(五)立足于当时欧洲的现实提出了夺取文化领导权的战略与途径 34

二、福柯的话语权理论 35

(一)微观权力论是其话语权的理论基础 35

(二)首次把话语与权力联结在一起 36

(三)认为人类的一切知识都由话语来表达 38

(四)强调了话语的支配性 38

三、拉克劳、墨菲的话语领导权理论 39

(一)把“领导权”理论作为话语权理论的逻辑起点 40

(二)话语以言表意和以言行事两个方面的统一 42

(三)强调社会与话语不可分 42

(四)主张话语的非阶级性 43

(五)注重话语的“接合”功能 44

四、布尔迪厄的“语言象征性权力观” 45

(一)语言关系是一种权力符号关系 45

(二)语言是一种“符号资本” 46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 48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意识形态领导权问题的理论阐述 48

(一)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 48

(二)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49

(三)统治阶级“调节着自己时代的思想的生产和分配” 50

(四)争取无产阶级“拥护我们的信念” 50

(五)要无条件地掌握无产阶级世界观 51

二、毛泽东关于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基本思想 52

(一)毛泽东对意识形态领导权内涵的多维理论阐述 52

(二)毛泽东对实现意识形态领导权途径的具体分析 55

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对意识形态领导权问题的基本理论观点 59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十分重视意识形态问题 59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关于意识形态领导权问题的基本思想观点 64

第三章 影响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主要因素 75

一、经济因素对话语权的决定作用 75

(一)经济实力对话语权的影响 75

(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影响 79

(三)经济体制的变革对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影响 79

二、政治因素对话语权的制约与影响 81

(一)政治地位决定和制约着话语权的拥有及实现程度 81

(二)政治权力为话语权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 85

(三)国家机构为掌控和实现话语权提供了现实载体 86

三、文化因素对话语权的影响与制约 88

(一)文化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制约着意识形态话语权 88

(二)文化交流与传播促进了强势文化国家意识形态话语权影响的扩大 89

(三)文化是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一种直接资源和内在支撑力 90

四、互联网对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影响 92

(一)互联网对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积极影响 93

(二)互联网对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消极影响 96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政治功能 101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政治指导功能 101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政治指导功能的理论分析 102

(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政治指导功能的现实要求 105

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政治教育功能 107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政治教育功能的理论分析 107

(二)我党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政治教育功能 109

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政治整合功能 112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政治整合功能的内涵分析 112

(二)当前发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政治整合功能的现实必要性 114

(三)政治整合功能的实现方式 117

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政治批判功能 118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政治批判功能的内涵及实施的必要性 118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非常重视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政治批判功能 120

五、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政治维护功能 124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政治维护功能的内涵 124

(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维护功能 125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的现实挑战 127

一、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西方话语霸权冲击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 127

(一)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也掌握世界话语主导权 128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交流,渗透着西方话语权影响力 130

(三)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西方文化入侵的压力进一步增大,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的难度加大 132

(四)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中占有的特殊地位,在行使西方话语权中扮演特殊角色 136

(五)西方宣扬的“全球化意识形态”观念,损害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现 139

二、西方文化霸权主义挤压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 142

(一)文化霸权主义与话语霸权的关联性 142

(二)文化霸权主义下的西方文化扩张排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 145

(三)文化霸权主义下的西方信息霸权制约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 152

三、西方大国的西化、分化政治图谋危害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 156

(一)“和平演变”战略的历史沿革 156

(二)西方国家的西化、分化政治图谋实施的特点 176

(三)西化、分化政治图谋实施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危害性 180

四、“非意识形态化”理论腐蚀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 184

(一)“文明冲突论”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侵蚀性 185

(二)“意识形态终结论”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危害性 191

(三)“普世价值论”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消解性 198

五、市场化的负面效应消解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 205

(一)市场经济导致的我国社会多样化趋势,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现面临新问题 206

(二)市场经济引发的社会问题,成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的一种现实障碍 210

(三)市场经济发展中产生的一些消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带来直接危害 216

六、网络化的负面效应损害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 223

(一)网络化条件下我国对意识形态管理的难度增大,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出新课题 223

(二)网络成为西方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新载体,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现带来新的冲击 226

(三)网络建设及管理的滞后性,严重影响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现 229

(四)在网络化条件下西方社会思潮的传播具有了新的载体,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出直接挑战 232

(五)网络上的各种有害信息、垃圾信息,直接危害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 234

(六)网络对我国青少年成长带来的负面作用,加大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难度 235

(七)网络语言的“碎片化”消解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 237

七、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些“杂音”、“噪音”干扰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 237

(一)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一些“杂音”、“噪音”的表现形式 238

(二)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出现“杂音”、“噪音”的原因分析 242

(三)“杂音”、“噪音”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干扰性 245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在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47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理论创新不足 247

(一)在回答一些具体的现实问题中,需要理论创新、解疑释惑 248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不够 249

(三)在应对西化、分化战略方面理论创新不足 250

(四)结合新的国际形势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空间方面还不到位 251

(五)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新科技结合方面的理论探索远远不够 252

(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具体领域的创新还不深入 253

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舆论宣传工作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255

(一)在宣传舆论工作的政治导向方面仍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256

(二)宣传舆论工作在坚持以人为本方面还不深入、不具体 257

(三)宣传舆论工作的方式创新还不够 258

(四)在利用互联网宣传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强化和完善 259

(五)在突发事件、热点问题的宣传中需要进一步改进方式 260

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思想教育工作不适应 261

(一)一些部门对思想教育工作重视不够 262

(二)网络思想教育水平有待提高 263

(三)思想教育工作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 264

(四)思想教育的具体方法上行政化、命令化、公式化现象依然存在 266

(五)思想教育管理工作还不健全 267

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机制不完善 268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的领导机制有待完善 268

(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的预测机制不成熟 269

(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的批判机制有待强化 270

(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的激励机制功效不明显 271

(五)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的整合机制运行不健全 272

五、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的一些途径不顺畅 273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的文化途径仍存在一些障碍性因素 274

(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的国民教育途径还存在一些缺陷 276

(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的社会途径仍存在诸多问题 277

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的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279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的基本途径 281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的理论创新途径 281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在理论创新进程中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充分实现 282

(二)理论创新途径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过程中的基本作用 299

(三)实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创新途径的基本要求 302

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305

(一)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过程中的具体作用 306

(二)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过程中的基本要求 314

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的宣传舆论途径 320

(一)宣传舆论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过程中的基本作用 321

(二)宣传舆论途径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过程中的内在要求 330

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的互联网途径 338

(一)通过互联网途径实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特点 339

(二)通过网络途径实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基本要求 343

五、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的文化途径 349

(一)文化途径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过程中的现实作用 350

(二)文化途径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过程中的基本要求 357

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的国民教育途径 363

(一)国民教育途径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过程中肩负的重要职责 364

(二)国民教育途径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过程中作用的基本要求 372

七、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的队伍和人才支撑 377

(一)意识形态队伍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过程中的现实作用 377

(二)充分发挥意识形态队伍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过程中作用的基本措施 380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现方式 386

一、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方式 386

(一)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方式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过程中的基本作用 387

(二)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方式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过程中的基本要求 388

二、典型示范方式 392

(一)通过树立和学习先进典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一个优良传统 393

(二)典型示范方式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过程中的具体作用 394

(三)典型示范方式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过程中的基本要求 397

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方式 400

(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方式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过程中的基本作用 400

(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方式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过程中的基本要求 402

四、民主沟通方式 405

(一)民主沟通方式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过程中的基本作用 406

(二)民主沟通方式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过程中的基本要求 407

五、理论热点面对面方式 409

(一)理论热点面对面方式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过程中的基本作用 410

(二)理论热点面对面方式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过程中的基本要求 412

六、抢占话语先机方式 414

(一)抢占话语先机方式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过程中的必要性 414

(二)抢占话语先机方式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过程中的基本要求 415

七、转变话语方式 418

(一)转变话语方式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过程中的必要性 419

(二)转变话语方式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过程中的基本要求 421

结论 423

主要参考文献 428

后记 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