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寄淡泊,意存高远——中国戏剧史家孙崇涛先生访谈&池浚采访整理 1
南戏史论研究 3
中国南戏研究之检讨 3
一、古人研究评述 3
二、近人今人研究巡礼 7
三、若干问题刍议 18
中国南戏研究再检讨 24
一、一支新军,两次盛会,三种专著 24
二、重心渐移,材料益富,交叉日多 31
三、几多迷离,几多缺憾,几多期望 38
明人改本戏文通论 46
一、导论 46
二、正名 48
三、类别 52
四、存目 56
五、意义 60
关于“南戏”与“传奇”的界说——致徐扶明先生 66
《张协状元》与“永嘉杂剧” 77
《金印记》的演化 92
一、从“宋元旧篇”到“戏文大全” 92
二、戏文旧本的嫡传——《重校金印记》 95
三、成化间《冻苏秦》与“今《金印记》” 98
四、从《纵横记》到《金印合纵记》 100
五、弋阳诸腔戏中的《金印记》 104
六、附表与余论 106
南戏《西厢记》考 109
一、元代南、北《西厢》并行 109
二、从李景云到崔时佩 112
三、“海盐子弟”“苏州戏子”共唱《南西厢记》 114
四、独领风骚的《李西厢》 117
五、另辟蹊径的《陆西厢》 121
六、《南西厢》的演唱与批评 123
七、结语:“《南西厢》现象”引发的思考 127
成化本《白兔记》艺术形态探索 130
一、引言 130
二、关于关目与结构的安排 132
三、关于开场与分场的形式 139
四、关于曲调与演唱的特点 147
五、结语 161
戏曲文献学与文献考释 165
中国戏曲文献学导论 165
一、引言 165
二、文献和文献学 169
三、建立戏曲文献学的意义 174
四、戏曲文献学的研究对象与范畴 190
五、戏曲文献学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192
古本《琵琶记》说略 194
一、《新刊摘汇奇妙戏式全家锦囊伯皆》 194
二、揭阳出土抄本《蔡伯皆》 196
三、《新刊巾箱蔡伯喈琵琶记》 197
四、凌刻臞仙本《琵琶记》 199
五、《新刊元本蔡伯喈琵琶记》 200
《风月(全家)锦囊》的来龙去脉 203
一、埃斯科里亚尔 203
二、锦本的欧洲之旅 204
三、圣·劳伦佐皇家图书馆的中国图书 206
四、有关锦本原貌问题 210
五、锦本的发掘与研究 214
西域戏剧文献综论 219
一、西域的乐舞戏剧传统 219
二、西域戏剧文献的发现及研究 221
三、西域戏剧文献引申的话题 227
《金瓶梅词话》戏剧史料辑考 231
一、院本 231
二、教坊杂剧 236
三、海盐子弟 237
四、苏州戏子 245
五、家乐 248
六、剧曲清唱 249
七、木偶戏、百戏及其他 252
戏曲优伶史研究 257
古优概说 257
一、古优的记载 257
二、古优的特点 259
三、古优的技能 263
四、古优的影响 267
唐代梨园弟子考 271
一、初唐散乐的发展 271
二、盛唐梨园弟子的繁盛 273
三、中唐艺人的转变 277
四、晚唐优伶的演进 281
夏庭芝和他的《青楼集》 284
“温昆”的历史启示 296
一、引论 296
二、因地制宜,打造花雅兼容的剧种品格 298
三、汇聚人才,造就家喻户晓的知名演员 301
四、推陈出新,编演喜闻乐见的看家剧目 304
五、顺应市场,把握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律 307
六、结语 309
戏曲作品与论著评析 313
《四声猿》管窥 313
一、“不特宜玩其词,更当辨其声” 313
二、“佛菩萨尚且要报怨投胎,世间人怎免得欠钱还债” 316
三、“提醒人多因指驴说马,方信道曼倩诙谐不是耍” 319
四、“世间事多少糊涂,院本打雌雄不辨” 322
五、“世间好事属何人?不在男儿在女子” 326
六、“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328
《西厢记》题材别论 333
《梨园原》表演理论述评 338
筚路蓝缕 以启山林——评钱南扬先生戏文辑佚的治学精神与学术贡献 349
杂感、杂论 365
我与南戏研究 365
“唱念做打”与“咬文嚼字”——研治中国戏曲史学断想 375
田螺壳里做道场——从我的第一种书说起 378
《戏缘》题记 382
中国戏曲史学刍议 386
后记 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