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 1
医学或问(凡五十一条) 1
中风(附:胃风) 24
论 24
脉法 26
方法 26
附:胃风 32
伤寒 34
论 34
脉法 36
方法 37
卷之二 51
瘟疫(附:大头天行病 虾蟆瘟) 51
论 51
脉法 51
方法 52
附:大头天行病 54
附:虾蟆瘟 55
斑疹(附:冷丹) 57
论 57
脉法 57
方法 57
内伤 60
论 60
脉法 61
方法 61
中暑 69
论 69
脉法 70
方法 70
湿证 73
论 73
脉法 73
方法 73
燥证 76
论 76
脉法 76
方法 76
火热 78
论 78
脉法 79
方法 79
郁证 84
论 84
脉法 85
方法 85
痰饮 87
论 87
脉法 88
方法 88
咳嗽 94
论 94
脉法 94
方法 95
哮喘 100
论 100
脉法 101
方法 101
疟证 103
论 103
脉法 104
方法 104
霍乱 108
论 108
脉法 109
方法 109
泄泻 111
论 111
脉法 111
方法 111
卷之三 116
痢 116
论 116
脉法 116
方法 117
呕吐 123
论 123
脉法 123
方法 124
噎膈 128
论 128
脉法 129
方法 129
?逆 132
论 132
脉法 132
方法 133
吞酸 134
论 134
脉法 134
方法 135
嘈杂嗳气 136
论 136
脉法 136
方法 136
痞满 137
论 137
脉法 138
方法 138
肿胀 141
论 141
脉法 142
方法 142
积聚 147
论 147
脉法 148
方法 149
倒仓法 150
虚损 155
论 155
脉法 155
方法 155
劳极 161
论 161
脉法 162
方法 163
灸崔氏四花穴法 170
卷之四 171
眩运 171
论 171
脉法 171
方法 172
头痛 173
论 173
脉法 174
方法 174
胃脘痛(俗呼为心痛) 180
论 180
脉法 180
方法 181
腹痛 185
论 185
脉法 186
方法 186
腰痛 190
论 190
脉法 191
方法 191
胁痛 195
论 195
脉法 195
方法 196
诸气 198
论 198
脉法 199
方法 199
疝气 202
论 202
脉法 203
方法 203
脚气 208
论 208
脉法 209
方法 209
痛风(古名痛痹) 213
论 213
脉法 213
方法 213
痿证 218
论 218
脉法 219
方法 219
诸虫 221
论 221
脉法 222
方法 222
卷之五 226
麻木 226
论 226
脉法 226
方法 226
耳病 229
论 229
脉法 229
方法 229
目病 231
论 231
脉法 231
方法 232
口病 238
论 238
脉法 239
方法 239
喉病 241
论 241
脉法 242
方法 242
齿病 244
论 244
脉法 244
方法 244
鼻病 247
论 247
脉法 247
方法 248
血证 249
论 249
脉法 250
方法 250
痔漏 257
论 257
脉法 257
方法 257
脱疘证 260
汗证 260
论 260
脉法 261
方法 261
痓病 263
论 263
脉法 264
方法 264
厥病 266
论 266
脉法 266
方法 267
癫狂痫证 268
论 268
脉法 269
方法 269
邪祟 272
论 272
脉法 272
方法 272
五邪刺法 273
秦承祖灸鬼法 275
怔忡惊悸健忘证 276
论 276
脉法 276
方法 276
三消 278
论 278
脉法 279
方法 279
卷之六 283
便浊遗精 283
论 283
脉法 283
方法 283
淋闭(附:关格) 287
论 287
脉法 288
方法 288
附:关格证 292
秘结 292
论 292
脉法 293
方法 293
黄疸 296
论 296
脉法 297
方法 297
疮疡 302
论 302
脉法 303
方法 304
疠风(疠与癞通) 331
论 331
脉法 331
方法 331
破伤风 337
论 337
脉法 337
方法 338
卷之七 342
妇人科上 月经 342
论 342
脉法 343
方法 344
妇人科中 胎前 356
论 356
附:期嗣论 357
脉法 357
方法 358
饮食禁忌(《局方》) 374
临产须知(《外录》) 375
碍产(《良方》) 377
妇人科下 产后 379
论 379
脉法 380
方法 381
卷之八 389
小儿科 389
论 389
脉法总论 390
附:汤氏察小儿神色总断 392
面上诸候形证歌(凡七首) 392
内八段锦(凡四首) 392
外八段锦(凡十首) 393
急慢惊风 394
论 394
脉法(并见前总章) 395
方法 395
发搐 399
五痫 401
诸疳证 401
论 401
脉法(并见前总章) 402
方法 402
吐泻 405
论 405
脉法(并见前总章) 405
方法 405
附证 407
痘疹 413
论 413
方法 414
痘疮初发时五脏形证(一) 417
痘疮五脏形色(二) 418
斑痘所发之源(三) 418
辨内外因(四) 418
辨形气病(五) 419
辨三阴三阳经候(六) 420
辨三阳证治(七) 421
辨三阴证治(八) 423
辨形气不足(九) 423
辨表里虚实(十) 424
平治诸方(十一。以平为期,万不失一) 425
疮出不快(十二) 426
辨外证逆顺(十三) 428
辨外证轻重(十四) 428
辨痘疮初末形证(十五) 429
辨不药而愈(十六) 429
辨五不治证(十七) 429
辨疹有阴阳二证(十八) 429
伤寒时气发斑附(十九) 430
辨疮后余毒(二十) 430
古人拯治痘疮要法(二十一) 433
《医学正传》后再叙 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