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简介 1
1.2 研究对象 1
1.3 选题原因 2
1.4 研究意义 3
1.5 研究目标 4
1.6 研究问题 5
1.7 课题框架 5
第2章 翻译过程研究 8
2.1 简介 8
2.2 翻译过程研究:回顾与述评 9
2.2.1 静态研究 9
2.2.2 动态研究 11
2.3 小结 13
第3章 研究理据 15
3.1 简介 15
3.2 研究理据 15
3.2.1 关联理论 15
3.2.2 顺应理论 18
3.2.3 译者作为协调者的观点 19
3.2.4 语用等效论 20
3.2.5 社会心理学理论 21
3.3 小结 22
第4章 研究方法 23
4.1 简介 23
4.2 研究方法 23
4.2.1 理论演绎 24
4.2.2 译例分析 25
4.3 语料搜集 26
4.3.1 语料来源 26
4.3.2 语料分析 27
4.4 小结 28
第5章 翻译过程的“关联—顺应研究路向” 29
5.1 简介 29
5.2 理论基础 29
5.3 翻译过程的“关联—顺应研究路向” 31
5.4 变异性、协商性、顺应性:为译文选择提供可能性 33
5.4.1 变异性、协商性、顺应性之间的关系 34
5.4.2 三个核心概念与翻译过程 37
5.5 译者主体性意识的“介入”:语用透视 38
5.5.1 译者的读者和研究者身份 40
5.5.2 译者的作者替身、再创造者、协商者身份 42
5.5.3 译者的其他主体性意识 43
5.5.4 译者译文选择的语用态度 44
5.6 译者译文选择的一个新原则 45
5.6.1 等效理论:回顾与反思 46
5.6.2 译文读者为中心的认知和谐原则 47
5.6.3 翻译中的跨文化交际 52
5.6.4 新原则的意义 57
5.7 小结 58
第6章 语篇释意交际过程 59
6.1 简介 59
6.2 明示推理交际过程 59
6.2.1 作者的明示与译者的认知处理 60
6.2.2 作者的强式交际和弱式交际与译者的认知处理 67
6.2.3 作者的明示和暗含与译者的认知处理 72
6.2.4 作者的风格与译者的认知处理 78
6.2.5 作者的程序意义与译者的认知处理 81
6.2.6 最佳关联及原文意境效果:译者认知处理原文作者意图的目标 86
6.3 小结 89
第7章 语篇产出交际过程 90
7.1 简介 90
7.2 译者译文选择:动态顺应过程 90
7.2.1 译文语境关系的顺应 91
7.2.2 译文语言结构关系的顺应 112
7.2.3 翻译过程中顺应的动态性 123
7.2.4 顺应过程中的语用意识 125
7.3 小结 127
第8章 译文读者认知和谐的语用翻译策略选择原则 131
8.1 简介 131
8.2 翻译策略研究回顾 132
8.2.1 国外研究概述 132
8.2.2 国内研究概述 133
8.2.3 笔者简评 135
8.3 译文读者认知和谐:语用翻译策略选择原则 135
8.4 翻译策略选择的语用透析 136
8.4.1 直接翻译 136
8.4.2 直接翻译与增加脚注 139
8.4.3 直接翻译加修饰语 140
8.4.4 直接翻译与增加文化蕴含 141
8.4.5 音译 141
8.4.6 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的合用 143
8.4.7 转换文化意象 145
8.5 小结 146
第9章 翻译过程的特征 148
9.1 简介 148
9.2 翻译过程的主要特征 148
9.2.1 关联性 148
9.2.2 不定性 149
9.2.3 变异性 150
9.2.4 协商性 151
9.2.5 顺应性 152
9.3 翻译过程特征之间的关系 152
9.4 小结 162
第10章 结束语 163
10.1 简介 163
10.2 主要发现 163
10.2.1 翻译过程的“关联—顺应研究路向” 164
10.2.2 丰富或补充现有观点 165
10.2.3 基于译文读者认知和谐的语用翻译策略选择 167
10.2.4 翻译过程的特征 168
10.3 本研究的启示 169
10.4 本研究的局限性 170
10.5 未来研究的建议 171
10.6 语用翻译研究前瞻 172
参考文献 175
主要语料来源 200
后记:山林凝思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