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正本清源说儒学 1
一、儒的原始意义 1
1.儒:术士之称 1
2.儒:教书相礼 3
二、儒学的本质 5
1.儒、儒家、儒学 5
2.儒学与中华道统意识 9
第二章 儒学创始与国家意识的确立 15
一、孔子:儒家的精神导师 15
1.圣之时者——孔子的一生 15
2.万世师表——作为教育家的孔子 18
3.斯文在兹——作为精神导师的孔子 22
二、儒学与百家争鸣 25
1.孔门弟子与儒学传播 25
2.孟子:居仁由义与大丈夫品格 28
3.荀子:隆礼重法与制度建设 31
三、儒学独尊与国家意识形态的确立 34
1.刘邦拜孔子 34
2.《过秦论》与儒家长治久安之道 37
3.汉武帝何以“独尊儒术” 40
第三章 儒学的坎坷历程 45
一、隋唐儒学的统一 45
1.科举取士与五经正义 45
2.唐太宗以儒治国 48
3.韩愈与“道统”的肯定 50
二、宋明儒学的兴起 53
1.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 53
2.宋初三先生与泰山书院 55
3.“北宋五子”与理学兴起 59
三、宋明儒学的发展 62
1.朱熹与《四书章句集注》 62
2.陆九渊与心学 65
3.鹅湖之会与朱陆区别 67
4.王阳明与知行合一 69
四、西学东渐与现代新儒学 72
1.西方文化的挑战与儒家学者的应对 72
2.康有为与孔教会 74
3.梁漱溟:为行动而思考的儒者 77
4.牟宗三与“三统并建” 80
第四章 儒家文化与中国人的价值追求 83
一、仁:仁者爱人 83
二、义:义者宜也 87
三、孝:百善之首 91
四、悌:长幼之节 95
五、忠:尽心曰忠 100
六、信:言而有信 103
七、礼:礼者履也 108
八、廉:伤廉无取 113
九、耻:闻过自愧 117
第五章 儒家文化与中国人的处世方法 121
一、忠恕之道 121
1.尽己为人,推己及人 121
2.反求诸己 123
3.絜矩之道 126
二、和而不同 129
1.和为贵 129
2.和而不同 132
3.道并行而不悖 134
三、中庸之道 136
1.什么是中庸 136
2.中不偏,庸不易 139
3.过犹不及 141
第六章 儒家文化的当代意义 145
一、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体 145
二、儒学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150
三、儒家文化的现代意义 152
后记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