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夷居中国 东亚大陆人类简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经纬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华书局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101127096
  • 页数:35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当代人类学的视角出发,结合上世纪至今前辈学者的成果,将历史主体性还原于“中国”周边传统上的“四夷”人群。将地理构造、生态适应、生计方式和物质交换手段等等全新维度,融入“中国”与“四夷”的互动关系。借用人类学“社会结构”工具的合理想象,从传统的文献材料中,提炼出更多有用的信息。地理构造将东亚大陆隔成几个相对独立又彼此相通的区域,不同的地理造就了不同的生态环境,而环境则进一步塑造了人群与之相适应的文化与技术。那些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人群,就呈现出以不同生计类型为特征的文化——游牧迁移、农耕定居、烧垦游居等不同区域的人群借助地理“通道”,建立了以物质交换为基础的联系网络。随着人群互动的发生,生态-人口压力或政治策略推动了人群在区域间的移动,或从游牧向农业转型,或将定居生活推广至山地,这些人群互动,往往伴随这激烈的人群互动,从而也改变着历史的进程。但当我们从更宏观的时空视角出发,或许会发现其中的内在规律。另一方面,从人群本身的角度上讲,划分不同文化的标准并不绝对。“居中国则为中国,居四夷则为四夷”,人群之间并没有鲜明的界线,文化与技术只是人们对环境适应的表现,四夷与中国并不存在所谓“文化上的

构建完整的人类史 1

第一章 东亚大陆的人文、地理志 3

引言 秦始皇的旅行 3

1.1秦始皇的旅行(一) 3

正文 地质年代的舞台 8

1.2“地理漏斗”与更大的结构 8

1.3通道与“塞子” 13

1.4东亚大陆的联系之网 16

1.5人类的旅行 21

1.6文化的定义及其引理 25

1.7建立人类迁移一互动模型 28

1.8小结:秦始皇的旅行(二) 32

第二章 地理构造与人类活动 41

引言 赞普的天堂 41

2.1“天神下凡”:从神山降临的赞普 41

2.2天堂有路,洞天两重 42

2.3且行且徘徊,已在千里之外 45

2.4万壑千山,皆是通途 46

正文 吴越争霸 49

2.5三千越甲可吞吴(一) 49

2.6三千越甲可吞吴(二) 51

2.7干越之剑的秘密 53

2.8吴越在齐、楚之间 56

2.9更大的趋势 59

2.10小结:“太平洋板块”南部的压力传递 62

第三章 古典时代的政治经济学 71

引言 杨家将往事 71

3.1穆桂英、佘太君与杨家将 71

3.2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 72

3.3平夏南山云有异,源流风俗本不殊 75

3.4物质生产与文化变迁 76

正文 八骏的秘密 79

3.5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79

3.6小盂鼎:穆王传说的另一面 83

3.7八骏的秘密 85

3.8由“生”到“熟”的西戎 87

3.9秦与周:互动之网 89

3.10秦人的契机 92

3.11秦晋之好 94

3.12燕赵的复仇 96

3.13小结:“太平洋板块”北部的压力传递 100

第四章 人群互动与迁移动力 113

引言 人参和女真 113

4.1牧圉此时犹捍御?——重新解读明清之际 113

4.2白山黑水之间的迁移路径 114

4.3打围放牧,纵便生理 117

4.4夷得华货即欢忭 118

4.5人参、女真、山海关 121

4.6“社会变迁”的基本模型 123

正文 羌在商周之间 128

4.7后稷之孙,实维大王 128

4.8有命在天 132

4.9羌在商周之间 135

4.10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 140

4.11克东夷而陨其身 143

4.12“元龟象齿,大赂南金”的代价 146

4.13小东大东,杼柚其空 149

4.14泉之竭矣:从“好利”到失利 152

4.15小结:内迫于中国,延及鬼方 155

第五章 更大的互动:东亚大陆的命运(上) 173

引言 秦始皇的理想 173

5.1秦始皇的理想 173

正文 汉武帝的选择 177

5.2最后的越人王国 177

5.3单于的选择(一):致命的诱惑 181

5.4单于的选择(二):交织的命运 184

5.5武帝的品味 187

5.6无尽的轮台 189

5.7王莽的机(一):“司农钱尽” 191

5.8王莽的机会(二):“孝悌之心” 193

5.9小结:西汉的黄昏 195

第六章 更大的互动:东亚大陆的命运(下) 205

引言 宝钏与平贵 205

6.1“王宝钏与薛平贵”的两个版本 205

6.2隐藏的主角 207

6.3沙陀与盛唐的两面 209

6.4薛平贵们的“大登殿” 212

正文 班彪的策略 214

6.5班彪的策略:不劳师而币加(一) 214

6.6班彪的策略:不劳师而币加(二) 216

6.7班彪的策略:不劳师而币加(三) 220

6.8“振大汉之天声”——Y(t)曲线的顶点 222

6.9“羌胡边杂之师”的未来 225

6.10北匈奴的复仇(一) 228

6.11北匈奴的复仇(二) 231

6.12北匈奴的复仇(三) 234

6.13董卓们的“大登殿” 236

6.14小结:“一夫耕,百人食之”——农业社会的发展模式 238

第七章 总结:东亚大陆人类迁移的模型 253

7.1作为新起点的总结 253

7.2东亚的齿轮 256

7.3后有来者:东亚大陆的人类史(一) 262

7.4前有古人:东亚大陆的人类史(二) 268

7.5一个数学模型 275

7.6走出三代的“迷雾” 284

附录一 世界的“齿轮” 310

附录二“国家起源”的新假设 325

参考文献 330

后记 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