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 1
第1章 直观——从康德到舍勒 12
1.1 康德的直观 13
1.1.1 感性直观 13
1.1.2 智性直观 16
1.1.3 “我思故我在”——“自我”之意味 22
1.2 胡塞尔的现象学直观 24
1.2.1 感知 25
1.2.2 想象 30
1.2.3 意向性及其结构 33
1.2.4 我思及先验自我 35
1.3 舍勒的现象学经验 41
1.3.1 先天与后天、形式与质料 42
1.3.2 本质直观——情感-价值先天 45
1.3.3 舍勒的感知 56
第2章 舍勒现象学意义下的“人” 62
2.1 舍勒关于“人”的问题的现象学立场 62
2.2 身体-自我 67
2.2.1 身体与周围世界 67
2.2.2 外感知与内感知下的躯体-身体与心灵-身体自我 72
2.2.3 自我与外部世界 77
2.3 精神-位格 87
2.3.1 精神与世界 87
2.3.2 爱与认识 93
2.3.3 个体性的精神-位格 99
第3章 舍勒同情现象学中的主体间性 109
3.1 舍勒关于“他者”问题的现象学立场 110
3.1.1 作为对比——胡塞尔现象学中的他者问题 110
3.1.2 舍勒对“他者”问题的现象学立场 116
3.2 对“他者”的明证及感知 123
3.2.1 关于“他者”的明证 124
3.2.2 对他者的感知 128
3.3 他者问题的现象学依据——同情 135
3.3.1 同情的基本形式及其关联 135
3.3.2 关于同感 140
3.3.3 同感——在上帝之爱与一体感之间 143
3.4 与他者共在 147
3.4.1 共同体的形式 147
3.4.2 与他者共在 154
结语 164
参考文献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