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总论篇 1
第一章 刑事诉讼法与刑事诉讼法学 1
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的概念 1
第二节 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法的历史类型 10
第三节 刑事诉讼法和有关部门法的关系 25
第四节 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体系与方法 29
第二章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指导思想 34
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指导思想概述 34
第二节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制定刑事诉讼法的理论基础 35
第三节 我国宪法是制定刑事诉讼法的法律基础 43
第四节 人民民主专政的具体经验是制定刑事诉讼法的实践基础 44
第五节 打击敌人、保护人民的实际需要,是制定刑事诉讼法的客观基础 47
第三章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 50
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任务概述 50
第二节 惩罚犯罪分子 51
第三节 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57
第四节 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59
第四章 刑事诉讼主体和其他诉讼参与人 63
第一节 刑事诉讼主体及参与人概述 63
第二节 刑事诉讼中的公安机关 66
第三节 刑事诉讼中的人民检察院 68
第四节 刑事诉讼中的人民法院 71
第五节 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 75
第六节 当事人以外的诉讼参与人 78
第五章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88
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概述 88
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89
第六章 管辖 112
第一节 管辖的概念、意义和划分管辖的原则 112
第二节 职能管辖 116
第三节 审判管辖 121
第七章 辩护 133
第一节 辩护制度的概念和意义 133
第二节 辩护人的范围和辩护人的种类 137
第三节 辩护人的任务和诉讼地位 144
第八章 强制措施 150
第一节 强制措施的性质和意义 150
第二节 逮捕 155
第三节 拘留 162
第四节 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传 169
第九章 刑事诉讼附带民事诉讼 175
第一节 刑事诉讼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和意义 175
第二节 成立附带民事诉讼的条件 178
第三节 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 181
第四节 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审判和判决的执行 183
第十章 期间、送达 188
第一节 期间 188
第二节 送达 195
Ⅱ 证据篇 199
第十一章 刑事证据概述 199
第一节 刑事证据的概念 199
第二节 刑事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206
第三节 刑事证据的意义 212
第十二章 刑事证据分述 215
第一节 法定证据种类分述 215
第二节 学理上的证据种类分述 240
第十三章 证明 249
第一节 证明的概念和意义 249
第二节 证明对象 250
第三节 证明责任 253
第四节 证明要求 256
第五节 证明原则 257
第六节 证明过程 264
Ⅲ 程序篇 271
第十四章 立案 271
第一节 刑事诉讼阶段的划分 271
第二节 立案的概念和意义 273
第三节 立案的材料来源 275
第四节 立案的条件和标准 279
第五节 立案的程序 284
第十五章 侦查 289
第一节 侦查的概念、任务和意义 289
第二节 侦查工作的原则 294
第三节 讯问被告人 298
第四节 询问证人 301
第五节 勘验、检查 304
第六节 搜查 310
第七节 扣押物证、书证 312
第八节 鉴定 313
第九节 通缉 315
第十节 侦查终结 317
第十六章 提起公诉 322
第一节 提起公诉的概念、任务和意义 322
第二节 审查起诉 324
第三节 提起公诉 330
第四节 免予起诉 334
第五节 不起诉 340
第十七章 审判概述 343
第一节 审判的概念、任务与意义 343
第二节 审判组织 346
第十八章 第一审程序 352
第一节 第一审程序的概念、任务和意义 352
第二节 公诉案件的审查和开庭前的准备 354
第三节 法庭审判 360
第四节 延期审理与中止审理 369
第五节 自诉案件第一审程序特点 370
第六节 审判笔录 375
第七节 判决、裁定和决定 376
第十九章 第二审程序 383
第一节 第二审程序的概念、任务和意义 383
第二节 上诉和抗诉 385
第三节 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审判 393
第四节 上诉不加刑原则 402
第二十章 死刑复核程序 408
第一节 死刑复核程序的概念、任务与意义 408
第二节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 411
第三节 对判处死缓案件的复核程序 416
第二十一章 审判监督程序 419
第一节 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任务和意义 419
第二节 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 424
第三节 依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 435
第二十二章 执行 439
第一节 执行的概念、任务和意义 439
第二节 各种判决、裁定的执行程序 443
第三节 执行的变更及其程序 453
第四节 新罪、漏罪的追究和判决、裁定的反映与申诉的处理 464
第五节 人民检察院对执行的监督 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