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1.1 研究背景 2
1.2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7
1.3 研究方法 8
1.4 创新与不足 9
第二章 三元悖论内容及发展 11
2.1 关于三元悖论的探讨 12
2.1.1 三元悖论由来及基本含义 12
2.1.2 三元悖论是否成立的讨论 13
2.1.3 关于三元悖论中间状态的理论探讨 13
2.1.4 关于三元悖论政策组合效果的探讨 14
2.2 三元悖论三个政策目标度量的研究 15
2.2.1 汇率制度弹性的度量 15
2.2.2 资本账户开放度的度量 16
2.2.3 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度量 18
2.3 三元悖论框架下德国问题研究 19
2.3.1 德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 19
2.3.2 德国汇率波动情况研究 21
2.3.3 德国资本流动相关研究 22
2.3.4 德国中央银行冲销问题研究 24
2.4 小结 25
第三章 三元悖论中间状态的提出及界定 27
3.1 三元悖论中间状态概念的提出 28
3.2 三元悖论中间状态的界定 30
3.3 德国三元悖论中间状态的判定 32
3.3.1 汇率制度弹性的度量 32
3.3.2 资本账户开放度的度量 36
3.3.3 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度量 40
3.4 小结 45
第四章 三元悖论中间状态货币政策效果理论探讨 47
4.1 三元悖论的理论基础——M-F模型 48
4.1.1 M-F模型的基本假设 48
4.1.2 不同资本流动条件下货币政策效果 49
4.2 三元悖论中间状态的货币政策效果 52
4.2.1 三元悖论中间状态的M-F模型假设 53
4.2.2 中间状态货币政策效果讨论 54
4.3 德国的三元悖论中间状态货币政策效果分析 62
4.3.1 符合德国国情的M-F模型的假设 63
4.3.2 德国马克被动升值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64
4.3.3 国际收支失衡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65
4.4 小结 66
第五章 德国三元悖论中间状态时期货币政策有效性检验 67
5.1 1974-1990年德国各时期经济情况 68
5.1.1 1974-1978年:衰退后的复苏 68
5.1.2 1979-1981年:紧缩的货币政策 71
5.1.3 1982-1985年:宽松的货币政策 73
5.1.4 1986-1990:多重目标的货币增长和逐渐的紧缩回归 74
5.2 德国货币政策有效性检验 76
5.2.1 数据的选取 77
5.2.2 德国物价、利率、产出的误差修正模型 77
5.3 小结 80
第六章 中间状态时期德国马克汇率与货币政策有效性 83
6.1 汇率升值后的经济后果 84
6.1.1 德日两国出口占GDP的变化率对比 84
6.1.2 德日两国GDP的增长率对比 85
6.2 德日两国汇率比较 86
6.2.1 两国名义有效汇率的比较 86
6.2.2 两国实际有效汇率的比较 87
6.2.3 两国名义汇率比较 87
6.3 德国马克汇率浮动因素分析 89
6.3.1 德日两国承受的升值压力比较 89
6.3.2 EMS的形成过程及运行机制 94
6.3.3 EMS维持马克汇率稳定 98
6.4 德国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100
第七章 中间状态的德国资本流动、冲销与货币政策有效性 103
7.1 国际收支失衡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104
7.2 德国国际收支情况及对经济的影响 105
7.2.1 德国的国际收支情况 105
7.2.2 德国国际收支失衡对经济的影响 107
7.3 德国资本流动因素分析 110
7.3.1 德国短期资本的确定 110
7.3.2 所受影响国家的确定 111
7.3.3 模型的建立及选取 113
7.3.4 VAR模型的构建 116
7.3.5 VAR模型的结果分析 117
7.3.6 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变化的方差分解 119
7.4 德国冲销效果检验 122
7.4.1 德国央行冲销的主要工具 122
7.4.2 理论模型的建立 124
7.4.3 实证检验 126
7.5 小结及启示 131
第八章 德国三元悖论政策组合效果概述及对中国的启示 135
8.1 德国三元悖论政策组合效果概述 136
8.2 中国的三元悖论政策组合及存在问题 138
8.2.1 弹性增大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138
8.2.2 逐渐开放的资本账户 141
8.2.3 受到汇率波动影响的货币政策 143
8.2.4 新形势下的中国三元悖论难题 144
8.3 德国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146
8.3.1 理论启示 146
8.3.2 操作启示 149
参考文献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