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性心律失常与猝死》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胡大一,郭继鸿主审;赵菁,郑哲,高晓嶙主编
  • 出 版 社: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34987748
  • 页数:434 页
图书介绍:运动促进健康已经成为体育、医学、教育等相关领域专家和大众的共识。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和全因死亡率。研究表明,运动与健康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然而,伴随运动强度的增加,发生运动相关的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也在增加。全书内容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基础研究,深入阐述运动性心律失常与猝死的关系、流行病学特点,从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细胞电生理、遗传发育等角度系统阐述运动性心律失常与猝死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第二部分临床应用,重点论述运动与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的发病机制,阐述运动相关的心肌肥厚、运动诱发的心律失常性心肌病临床表现、运动相关的心电图与影像学改变、核磁共振在心脏领域应用及运动性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第三部分预防与构建预警平台领域,阐述运动性心律失常与猝死的三级预防体系,紧扣最新科技进展如大数据和可穿戴设备应用,重点宣扬科学的生活方式,以及如何在我国建立完善的运动性心律失常与猝死筛查、预防体系;第四部分心理干预与法律保护,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时代对医生提出更高挑战,双心医学要求心血管医生掌握更多的心理学知识。本书作者为二十多位运动性心律失常相关专业的博士,全书内容全

第一篇 基础理论 1

第一章 运动性心律失常与猝死概述及流行病学 2

第一节 运动性心律失常与猝死概述 2

第二节 运动性心律失常与猝死流行病学特征 3

第二章 运动性心律失常与猝死病理学 10

第一节 主动脉疾病 10

第二节 冠状动脉疾病 12

第三节 心肌疾病 18

第四节 心肌炎 27

第五节 心脏瓣膜病 28

第六节 心脏传导系统疾病 33

第七节 先天性弥漫性心脏横纹肌肉瘤 37

第八节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病理学 38

第三章 运动性心律失常与猝死病理生理学 41

第一节 运动的整合生物学 41

第二节 运动与心脏功能 49

第三节 耐力训练对生理性心肌重构的影响 52

第四章 运动性心律失常与猝死细胞电生理 57

第一节 心脏基础电生理 57

第二节 运动性心律失常与猝死细胞电生理改变 60

第五章 运动性心律失常与猝死表观遗传学 63

第一节 表观遗传学概述 63

第二节 表观遗传与心脏发育 66

第三节 运动性心律失常相关疾病与表观遗传调控异常 67

第六章 运动与遗传性心律失常 72

第一节 快速性心律失常 72

第二节 缓慢性心律失常 90

第七章 心脏发育异常相关的运动性心律失常与猝死 94

第一节 先天性心脏病自身并发的心律失常 94

第二节 外科或介入手术相关的心律失常 97

第二篇 临床应用 99

第八章 冠状动脉疾病相关的运动性心律失常与猝死 100

第一节 冠心病诱发心律失常及猝死的病理生理机制 100

第二节 冠心病相关的各种常见心律失常 102

第九章 运动与心肌病变 105

第一节 运动与左心室肥厚 105

第二节 运动诱发的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 108

第十章 运动与心电图改变 112

第一节 运动员的T波倒置 112

第二节 高强度训练运动员的心电图 114

第十一章 影像医学在运动性心律失常与猝死诊断中的应用 124

第一节 运动性心律失常与猝死相关疾病常用影像学检查技术 124

第二节 运动性心律失常与猝死相关疾病常见影像学表现 136

第三节 运动员心脏超声心动图表现 198

第十二章 磁共振技术在运动性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 201

第一节 心血管磁共振简介 201

第二节 心血管磁共振在导致心律失常常见心肌病中的应用 201

第三节 心血管磁共振的局限性和新技术进展 207

第十三章 运动性心律失常与猝死生物标记物实验室检测 209

第一节 临床标志物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与临床意义 209

第二节 疾病相关基因的实验室检测技术与前瞻性分析 211

第十四章 运动与心脏康复 218

第一节 全面心脏风险评估 218

第二节 运动处方内容 225

第三节 对运动性猝死常见疾病患者的运动建议 228

第三篇 预防与预警平台构建 233

第十五章 心肺运动试验对运动性心律失常与猝死的预测作用 234

第一节 心肺运动试验概述 234

第二节 心肺运动试验临床意义与指导运动安全性 238

第十六章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对运动性心律失常与猝死的预防 242

第一节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发展历程及适应证 242

第二节 当前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临床应用的局限性与随访 244

第三节 运动员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后的临床管理 249

第四节 运动员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后的运动建议与争议 251

第十七章 运动性心律失常与猝死筛查与预防 253

第一节 运动性心律失常与猝死相关危险因素 253

第二节 预防运动性心律失常与猝死风险评估与筛查 254

第三节 运动性心律失常与猝死生活方式干预 284

第四节 心血管疾病患者参加体育运动的建议 289

第五节 血脂、血糖、血压的监测与控制 308

第六节 阿司匹林的预防应用 313

第七节 院前急救体系与心肺复苏技术 314

第十八章 运动性心律失常与猝死的治疗与紧急救援 330

第一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简介 330

第二节 长QT综合征的治疗 341

第三节 Brugada综合征的治疗 344

第四节 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 347

第五节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350

第六节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的治疗 352

第七节 短QT综合征的治疗 354

第八节 心脏性猝死的紧急救援与抢救药物 355

第十九章 运动性心律失常与猝死疾病预警平台的建立 361

第一节 运动性猝死的疾病预警平台现状 361

第二节 疾病预警平台规划 370

第三节 大数据对疾病预警的作用 380

第四节 医疗专业可穿戴设备与移动医疗 386

第二十章 运动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指南与共识解读 389

第一节 与运动相关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389

第二节 心血管疾病运动康复的指南与共识 394

第三节 运动试验和训练标准的科学共识 398

第四节 欧洲心脏病指南对运动员猝死预防的建议 402

第二十一章 心脏性猝死的研究新进展 404

第四篇 心理干预与法律保护 409

第二十二章 运动性心律失常的心理问题及危机干预 410

第一节 心律失常与心理应激 410

第二节 运动性心律失常的心理生理过程 412

第三节 运动性心律失常的心理创伤与创伤后应激障碍 412

第四节 运动性心律失常的危机干预特点及应用 413

第五节 心理治疗理论与模型 415

第六节 心理问题的诊断与治疗 416

第七节 心理问题筛查与量表 419

第八节 心理治疗的述评与展望 422

第二十三章 运动性心律失常相关机构和个人的法律保护 424

第一节 运动主办方防范意外的法律职责 424

第二节 运动员应该规避的风险 426

后记 428

参考文献 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