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项目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
1.3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2
第2章 研究区域地理位置和自然概况 4
2.1 地理位置 4
2.2 陆域自然条件 4
2.3 区域气候与气象 6
2.4 海洋水文 8
2.5 区域地质条件 11
2.6 区域地形与地貌 12
2.7 沉积环境 14
2.8 海洋资源 15
2.9 海洋灾害 18
第3章 研究区域周边社会经济与海洋环境概况 22
3.1 社会经济状况 22
3.2 海洋环境概况 25
第4章 深圳西部海域开发利用现状与涉海规划 32
4.1 深圳西部海域开发利用现状 32
4.2 深圳市涉海规划 39
第5章 珠江口深圳海域海洋环境质量现状和回顾性分析 45
5.1 研究方法 45
5.2 珠江口深圳海域环境质量 50
5.3 深圳湾海域环境质量 73
5.4 深圳大铲湾海域环境质量 94
5.5 珠江口不同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综合比较 105
5.6 珠江口深圳海域主要污染指标不同区域影响的统计分析 108
5.7 珠江口深圳海域海洋环境质量状况小结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1
第6章 研究区海域生态现状与回顾性评价 115
6.1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15
6.2 珠江口深圳海域生态现状与回顾性评价 117
6.3 深圳湾海域生态现状与回顾性评价 142
6.4 大铲湾海域生态状况评价 151
6.5 小结与评价 158
第7章 珠江口沉积物释放特征研究 161
7.1 研究意义 161
7.2 研究方法 162
7.3 实验结果及讨论 164
7.4 小结 179
第8章 深圳西部海域入海河流污染物排放通量和陆源污染负荷核算 182
8.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82
8.2 入海河流污染调查 185
8.3 深圳西部海域入海河流污染物排海通量和等标污染负荷 195
8.4 深圳西部海域陆源污染负荷核算 202
8.5 海上面源 221
8.6 海洋沉积物释放 222
8.7 小结 223
第9章 珠江口深圳海域主要污染物的生化转化 225
9.1 围隔生态实验简介 225
9.2 围隔生态实验方法和样品采集 226
9.3 深圳西部海域油类物质降解规律 229
9.4 深圳西部海域需氧有机物COD降解规律 232
9.5 无机氮(DIN)生化转化规律 234
9.6 活性磷酸盐(DIP)生化转化规律 237
9.7 深圳海域水体总氮(TN)生化转化规律 240
9.8 深圳海域水体总磷(TP)生化转化规律 243
9.9 小结 245
第10章 珠江口深圳海域潮流动力特征分析 247
10.1 潮流动力调查方法 247
10.2 珠江口深圳海域潮流动力特征分析 248
10.3 深圳湾潮流动力特征分析 260
10.4 大铲湾潮流动力特征分析 263
10.5 小结 267
第11章 研究区环境容量模拟及计算 268
11.1 环境容量基本涵义 268
11.2 海洋环境容量计算方法 268
11.3 混合区计算方法 268
11.4 海域环境容量计算基本流程及技术依据 269
11.5 研究区海域潮流场数值模拟 269
11.6 研究区海域环境容量计算 282
11.7 小结 337
第12章 环境容量分配和总量控制 341
12.1 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和目标 341
12.2 环境容量分配原则和方法 341
12.3 珠江口深圳海域容量分配方法和内容 342
12.4 珠江口深圳海域控制污染物环境容量一级分配过程 345
12.5 珠江口深圳海域控制污染物环境容量二级分配过程 347
12.6 珠江口深圳海域受控污染物的削减 349
12.7 陆域行政区污染物的削减 356
12.8 污染物总量控制措施 358
12.9 小结 361
第13章 基于污染排放总量控制的深圳西部海域环境质量综合管理策略 363
13.1 确定适宜的海洋环境管理目标,设定陆域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 363
13.2 明确管控责任主体及其管控内容,严格总量考核 375
13.3 海陆统筹,多途径控制污染物排放 376
13.4 海陆联动,多措施确保总量控制目标的实现 377
13.5 加强基础工作,提高总量控制支持能力 379
第14章 结语 381
14.1 深圳西部海域海洋环境压力 381
14.2 定位准确的海洋功能区划是深圳西部海域海洋环境容量计算的核心 382
14.3 加强现有污染源强的调查和统计是深圳西部陆域污染源强减排分配的重要依据 383
14.4 污染排放总量控制管理措施的落实是实现深圳西部海域环境管理预定目标的有效保证 383
14.5 珠江上游同步减排提质是最终实现深圳西部海域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的根本保证 383
资料来源说明 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