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四色快速交通》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雷升祥,肖清华,邓勇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030521200
  • 页数:257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目前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典型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为对象,以讲解结构原理为主线,培养形成实际应用开发能力为目的,整合工程实例,容纳使用与维护等方面的工程常识,并融入创新思维与方法,以清晰、渐进的叙述层次,构建教材内容体系,使教材内容系统,原理、技术贴近现场发展趋势,具有先进性与适用性。

第1章 绪论 1

1.1 概述 1

1.2 研究背景 2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4

1.3.1 国内研究现状 4

1.3.2 国外研究现状 6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7

1.5 地下交通系统概念及特点 9

1.6 地下交通总体规划的特点 9

1.6.1 地下交通总体规划的系统性 9

1.6.2 地下交通总体规划的预见性 11

1.6.3 地下交通总体规划的控制性与引导性 13

1.7 城市地下交通开发利用的设想 14

1.7.1 把握好地下交通的开发利用层次 14

1.7.2 民防工程建设必须和城市建设有机结合 15

1.7.3 地下步行道问题 15

1.7.4 建设地下商业服务系统 15

1.7.5 某些公共设施可考虑转入地下 15

1.7.6 建议采用地下暗河治理淤积问题 16

1.7.7 某些生产车间地下化 16

1.7.8 抓紧完善地下交通开发建设的相关法规、政策 17

1.7.9 建立地下交通开发建设的管理体制和市场机制 17

1.8 结语 17

第2章 新型城市地下空间分层与功能 19

2.1 未来城市地下空间分析 19

2.2 新型城市地下空间总体分层 21

2.3 浅层划分和功能 22

2.3.1 浅层地层划分 23

2.3.2 浅层空间的功能 23

2.4 中层划分及功能 34

2.4.1 中层划分 34

2.4.2 公路与地铁的结合 34

2.4.3 城市地下交通之间的衔接 35

2.5 大深层划分及功能 37

2.5.1 大深层地层划分 37

2.5.2 大深层功能划分 37

2.6 超深层划分及功能 39

第3章 新型城市地下交通组成 42

3.1 地下人行系统 42

3.1.1 对地下人行系统的认识 42

3.1.2 发展地下人行系统的必要性 43

3.1.3 地下人行系统的特点 44

3.1.4 地下人行系统的布局原则 45

3.1.5 地下人行系统的布局模式 46

3.2 地下公路系统 49

3.2.1 城市行车现状 49

3.2.2 地下公路系统的特点 51

3.2.3 地下公路系统的布局原则 52

3.2.4 地下公路与城市功能的整合 52

3.3 地下停车场 55

3.3.1 地下停车场布局原则 55

3.3.2 地下停车场类型 56

3.3.3 地下停车场设计要素 58

3.4 综合管廊 63

3.4.1 城市综合管廊发展 63

3.4.2 综合管廊选线原则 65

3.4.3 综合管廊的适建条件 66

3.5 配套设施 66

3.5.1 照明系统 66

3.5.2 标示牌及指示信号灯 67

3.5.3 联络通信 71

3.5.4 排水设施 71

第4章 城市地下交通断面规划与设计 73

4.1 洞门与洞口段 73

4.1.1 洞门结构形式 73

4.1.2 洞门设计 73

4.1.3 洞门墙基础设置 74

4.1.4 洞口其他设施设置 74

4.2 隧道衬砌一般规定 74

4.2.1 隧道衬砌设计 74

4.2.2 连接处加强 75

4.3 附属构筑物 75

4.3.1 避车洞 75

4.3.2 电缆槽 76

4.3.3 其他设施 76

4.4 辅助坑道一般规定 76

4.5 综合管廊 77

4.5.1 国内外发展状况 77

4.5.2 分类 79

4.5.3 建设意义 79

4.6 隧道断面规划 79

第5章 城市地下交通断面安全距离 81

5.1 坑道开挖后岩体的二次应力及位移状态 81

5.1.1 坑道开挖后的弹性二次应力及位移状态 81

5.1.2 坑道开挖后形成塑性区的二次应力及位移状态 87

5.2 隧道近接施工影响的分区 91

5.2.1 近接区划分标准 91

5.2.2 分区判别准则 94

5.3 近接度的定义及近接影响度 95

5.3.1 近接度概念 95

5.3.2 近接影响分区相关因素 95

5.3.3 近接影响度的表达式 97

5.4 近接施工相应对策 98

5.5 新建隧道对既有隧道安全距离的数值分析 100

5.5.1 本构模型 100

5.5.2 既有隧道影响分析 101

5.5.3 新建隧道影响分析 105

第6章 城市地下交通隧道动力响应分析 116

6.1 城市地下矩形隧道断面设计 116

6.2 城市地下交通隧道的结构地震动力响应理论 117

6.2.1 抗震计算理论解析方法简介 118

6.2.2 动力数值分析方法概述 127

6.3 城市地下交通隧道的结构地震动力响应 132

6.3.1 动力分析模型 132

6.3.2 监测点布置 133

6.3.3 地震荷载选取及输入 134

6.3.4 新建隧道与既有隧道的动力相互影响规律 135

6.4 本章小结 154

第7章 城市地下交通安全体系 155

7.1 通风系统 155

7.1.1 隧道正常通风计算方法 155

7.1.2 竖井送排式与射流风机组合分段纵向式通风计算方法 160

7.1.3 一般隧道自然风压计算方法 161

7.1.4 火灾应急通风系统 162

7.2 消防系统 165

7.2.1 诱发地下交通隧道火灾事故的原因 165

7.2.2 地下交通火灾的特点 165

7.2.3 城市地下交通隧道消防灭火 167

7.3 应急系统 170

7.3.1 人行横通道 170

7.3.2 车行横通道 171

7.3.3 新型逃生舱 171

7.3.4 防火隔离 171

7.3.5 隧道纵向疏散方式 171

7.4 救灾系统 172

7.5 排水系统 173

第8章 城市地下交通连接体系 175

8.1 城市地下交通的连接 175

8.1.1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站 175

8.1.2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站的特点 175

8.1.3 综合交通枢纽的相关设计 176

8.2 城市既有建筑与地下交通连接 176

8.2.1 连接模式的设计要点 177

8.2.2 连接模式的平面类型 177

8.2.3 连接模式的空间类型 179

8.3 地下交通与既有地面道路衔接 181

8.3.1 地下交通与既有地面道路衔接的组合分析 181

8.3.2 地下交通与既有地面道路衔接的组合方式 182

8.4 地下交通出入口规划 184

8.4.1 地铁出入口规划形式的分类 184

8.4.2 地铁出入口规划 184

8.4.3 地铁出入口与其他交通系统结合 186

8.4.4 出入口外观设计 188

8.4.5 出入口人性化设计 190

8.5 地下连接体系初步构想 192

第9章 关键施工技术 194

9.1 概述 194

9.2 基坑施工 195

9.2.1 基坑支护 195

9.2.2 基坑降排水工程 196

9.2.3 基坑开挖 196

9.2.4 地基处理 197

9.2.5 基坑回填 198

9.2.6 基坑施工安全监测 199

9.3 明挖预制拼装法施工 200

9.3.1 预制拼装法 200

9.3.2 预制拼装法的特点 200

9.3.3 构件预制 201

9.3.4 构件运输 205

9.3.5 构件拼装 206

9.3.6 防水措施 207

9.4 结语 210

第10章 国外地下公路发展概况 211

10.1 城市开发地下交通的必要性 211

10.2 地下快速公路网的特点 211

10.3 国外地下公路发展概况 212

10.3.1 韩国釜山 212

10.3.2 西班牙马德里M-30环线工程 213

10.3.3 莫斯科计划兴建地下公路 213

10.4 经验教训及关键因素 214

10.4.1 事先制定设计标准 214

10.4.2 由管理团队选择施工方法 214

10.4.3 实时监控 214

10.5 结论 214

第11章 城市智慧交通 216

11.1 城市智慧交通介绍 216

11.1.1 ITS的基本概念 216

11.1.2 建立ITS的技术关键 217

11.2 ITS的内容 218

11.2.1 先进出行者信息系统(ATIS) 219

11.2.2 先进交通管理系统(ATMS) 222

11.2.3 先进公共交通系统(APTS) 227

11.2.4 先进车辆控制系统(AVCS) 230

11.3 ITS的主要设施 233

11.3.1 ITS设施概述 233

11.3.2 传感监测设施 233

11.3.3 信息传输设施 234

11.3.4 计算机硬件 235

11.3.5 应用软件 235

11.4 国外智能交通系统简介 235

第12章 国内外地下系统案例 241

12.1 珠海横琴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241

12.1.1 珠海横琴新区综合管廊概况 241

12.1.2 横琴综合管廊规划设计 242

12.2 芝加哥地下交通案例 248

12.2.1 芝加哥Pedway 248

12.2.2 Pedway建成背景 248

12.2.3 Pedway发展历史 249

12.2.4 Pedway系统概述 250

12.2.5 Pedway发展前景 253

12.2.6 启示 253

12.2.7 结语 254

参考文献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