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政治哲学与政治文化论丛 论儒教作为一种文教 孔子、儒学与儒教问题评论集》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林存光著
  • 出 版 社:北京:学习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14707915
  • 页数:280 页
图书介绍:本书稿为“儒家政治哲学与政治文化论丛”第二册,由12篇文章组成。第一篇文章是专门评述梁漱溟先生的文化理论的;最后一篇文章则又再次回到梁溟漱先生有关中国文化的论述;中间的10篇论文,主要是作者10多年来思考和探究孔子和儒家、儒学和儒教以及国学的当代价值和意义,并偶尔参与由这些问题不时引发的相关学术论争和思想激辩而撰写的部分文章。一定意义上,反映和代表了作者治学论儒的学术轨迹、心路历程以及基本的立场、态度和精神方向。

总序 1

一、中国文化的问题性——梁漱溟“文化问题论”的内在思维理路 1

(一)一个解释性文化概念的厘清 2

(二)分析的层次 4

(三)中国文化问题 7

(四)中国的出路:从中西抽象的调和走向具体融合 10

二、复兴儒教抑或回归孔子——评蒋庆《关于重建中国儒教的构想》 15

(一)复兴儒教抑或回归孔子? 15

(二)儒教“上行路线”与治世功能的利与弊 19

(三)文化究竟是一种“权力”还是一种“教养”? 21

(四)回归孔子的精神路向 23

(五)未来的时代究竟应是一个什么样的政教合一的时代? 29

(六)重建“儒教国家”究竟是历史的重演还是戏仿? 33

三、“不完全的真理”更误人——也读李零先生的《丧家狗:我读〈论语〉》 39

(一)李零先生的“明白”之处 40

(二)李零先生的糊涂之处 42

四、儒学的当代转化:立场、信念与心态 48

(一)儒学的时代与时代的儒学 48

(二)儒家的基本信念 51

(三)儒学的当代转化需要一种理性的意识与心态 54

五、在学术与文明之间——关于儒家的一个概念分疏、历史考察与未来展望 56

(一)如何理解“中国是对儒学的回应”? 57

(二)儒家对中国“轴心文明”的贡献及其“文明”意识的形成 59

(三)儒家之学与儒家文明的形成、发展与传播 65

(四)儒学的第三期发展与儒家文明未来复兴的可能性 69

六、也论国学研究的态度、立场与方法——评梁涛儒家道统论的“国学观” 80

(一)梁文“国学观”的片面性与国学研究应持的态度、立场与方法 81

(二)梁文对刘泽华先生学术观点的恶意曲解及其思维错乱 83

(三)梁文关于“王权”观的谬误、无识与吊诡 87

(四)梁文的学风问题及其儒家道统论的诬妄 91

七、王权主义与中国传统社会形态论——刘泽华先生的中国史观述要及相关争议评析 96

(一)王权主义与中国传统社会形态论述要 96

(二)有关国学问题的争议与评析 108

八、重新发现儒家?——秋风式“儒家论述”评析 125

(一)重新发现儒家——周代的“封建”和儒家“正名”、“三纲”观念中的契约性君臣关系 126

(二)儒家宪政主义传统——“天道宪政主义”与制度架构的“共治”模式 136

(三)在中西话语之间:秋风“儒家论述”的进一步反思 145

九、将“误读”进行到底——中儒西语式的儒家论述与“三纲”正名 156

(一)理解和诠释儒学的两种基本路径与方法:社会历史的方法与哲学抽离的方法 156

(二)“概念”的恣意操作:以西方话语诠释中国“封建”和儒家“三纲”的含义 158

(三)双重的误读及其本质主义的错误根源与心理谬误 166

十、一个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儒学观与文化主张——方克立先生学术思想述评 169

(一)儒学与时代 170

(二)现代新儒学研究与“三大思潮对立互动”说 175

(三)当代大陆新儒学的马克思主义分析与回应 193

(四)“马魂、中体、西用”良性互动、综合创新——方克立先生的文化主张 206

(五)小结 218

十一、儒家视域中的政治——兼评“政治儒学” 222

(一)如何理解“政治”的内涵及目的 222

(二)儒家民本学与政治正当性信仰 225

(三)当代政治儒学评议 227

(四)结语 229

十二、论儒教作为一种文教 231

(一)“是”与“作为”之间的含义区别 232

(二)中国政教传统中的“文教”与“武卫” 234

(三)孔孟为中国文教之宗及相关问题 238

(四)孔子儒家之教是否是宗教或是否应宗教化 249

(五)孔子儒家之文教事业和理想的价值与意义 262

后记 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