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印度的东南亚政策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余芳琼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66010704
  • 页数:222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研究印度独立以来对东南亚地区的外交政策及其发展演变,力求在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克服薄弱点,深入研究冷战期间印度的东南亚政策以及影响印度东南亚政策的各种因素,着重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新的探讨。第一,东南亚地区在印度总体外交政策中的地位。第二,印度对东南亚政策发展演变的动因。本书除绪论和结语外,正文分为四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当代印度的东南亚政策的选题意义及预期目标、国内外对该选题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主要问题和基本观点。第一章主要论述独立以前的印度与东南亚地区的联系与交往。第二、三、四章分别阐述了1947—1962年、1962—1991年以及1991年后印度的东南亚政策。结语部分简洁地总结了当代印度东南亚政策的演变,分析了影响当代印度东南亚政策的主要因素以及该政策对中国的影响和中国的反应。

绪论 1

一、选题意义及预期目标 1

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2

(一)国内研究现状 2

(二)国外研究现状 8

(三)目前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15

三、研究方法 16

四、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 19

第一章 独立前的印度与东南亚 25

第一节 古代印度与东南亚 25

一、古代印度文化对东南亚地区的影响 25

二、古代印度与东南亚地区的贸易 30

第二节 近代印度与东南亚 36

一、英属印度的外交受控于英国,成为英国侵略东南亚的基地 36

二、印度与东南亚在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斗争中相互支持 42

第二章 1947—1962年印度的东南亚政策 47

第一节 尼赫鲁政府的外交战略 47

一、印度独立之初的国际国内环境 48

二、尼赫鲁政府的外交战略 59

第二节 东南亚地区在尼赫鲁时期印度外交中的地位 64

第三节 1962年前尼赫鲁政府的东南亚政策 67

一、印度对东南亚民族解放运动的外交政策 67

(一)印度对印度尼西亚民族解放运动的政策:“热情支持” 67

(二)印度对印支民族解放运动的政策:从“不卷入”到“卷入” 72

(三)印度对印尼和印支民族解放运动政策不同的原因 85

二、印度对东南亚条约组织的立场和政策 87

三、倡导和平共处五原则,处理与东南亚各国的关系 90

四、亚非会议后,印度对东南亚国家的不结盟外交 96

第四节 小结 99

第三章 1962—1991年印度的东南亚政策 102

第一节 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后印度外交战略的变化 102

一、1962年中印战争与尼赫鲁政府外交战略的变化 102

(一)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及东南亚各国对战争的反应 102

(二)尼赫鲁政府外交政策的调整 110

二、英·甘地政府对外交战略的调整及其延续 112

第二节 1962—1991年东南亚地区在印度外交中的地位 113

一、东南亚地区形势的变化 113

二、印度在东南亚地区的主要利益及东南亚地区在印度外交中的地位 116

第三节 1962—1991年印度的东南亚政策 117

一、印度对印度支那的外交政策 117

二、印度对东盟的外交政策 121

(一)东盟的成立及印度的反应 121

(二)印度对东盟政策的演变及影响 127

三、印度对印尼的外交政策 137

四、印度对缅甸的政策 141

第四节 小结 145

第四章 1991年后印度的东南亚政策 148

第一节 冷战结束后印度外交政策的调整 148

一、印度外交政策调整的国际国内背景 148

二、印度外交政策的调整 152

第二节 重新关注东南亚——东向政策的出台及动机 154

一、东向政策的出台 154

二、东向政策的出台动机 155

第三节 东向政策的发展演变及其原因 162

一、东向政策第一阶段(1991—2002年):主要面对东盟及东盟国家 162

二、东向政策第二阶段(2003年以来):扩展到亚太地区 169

第四节 东向政策的实施及其特点 172

一、政治上,从“部分对话伙伴”到“战略伙伴” 172

二、经济上,从一般的贸易合作到建立自由贸易投资区 176

三、安全上,从“有限”的军事合作到“全面防务合作” 183

四、科技、教育、文化的合作交流不断深化和发展 188

第五节 东向政策的前景 191

一、印度实施东向政策的不利因素 191

二、印度实施东向政策的有利因素及东向政策的前景 194

结语 196

一、当代印度对东南亚政策的发展演变 196

二、影响当代印度对东南亚政策的主要因素 199

三、当代印度的东南亚政策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的反应 203

参考文献 208

后记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