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态景观概念和功能 1
1.1 生态概念 2
1.1.1 基本概念 2
1.1.2 生态的层次性/ 3
1.2 生态景观概念 6
1.2.1 景观的定义 6
1.2.2 景观的构成 8
1.2.3 景观的尺度性 9
1.2.4 生态景观/ 10
1.3 景观功能和可持续性 11
1.3.1 景观功能/ 11
1.3.2 一个不可持续的景观/ 12
1.3.3 一个可持续的景观 13
1.3.4 对未来景观的憧憬/ 14
2 乡村生态景观存在的问题/ 15
2.1 生态文明建设战略/ 16
2.2 乡村生态景观存在的主要问题 19
2.2.1 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19
2.2.2 城市扩展“摊大饼”,生态弹性降低/ 20
2.2.3 人居环境恶化,景观风貌受损2/ 21
2.2.4 农业集约化和工业化导致水土污染严重/ 24
2.2.5 田园景观均质化,生态服务功能降低/ 25
2.2.6 生物多样性下降,呈现“寂静的春天”/ 29
2.2.7 植被结构和树种单一,生态景观服务功能低/ 30
3 欧美农场生态景观管护/ 33
3.1 欧盟乡村发展计划 34
3.1.1 农村发展政策/ 34
3.1.2 农场环境管护技术和制度/ 37
3.2 美国生产性景观管护/ 43
3.2.1 自然资源保护政策/ 43
3.2.2 生态景观管护技术/ 44
4 乡村生态景观建设理论/ 49
4.1 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50
4.1.1 可持续发展/ 50
4.1.2 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51
4.2 恢复生态景观服务功能/ 52
4.2.1 生态系统服务概念/ 52
4.2.2 生态系统服务感知和制图/ 54
4.2.3 恢复农业景观生态服务功能/ 56
4.3 重视生态景观的尺度性/ 59
4.3.1 等级层次理论和尺度/ 59
4.3.2 尺度的实践意义/ 62
4.3.3 生态景观建设的层次性/ 63
4.4 构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64
4.4.1 景观生态学原理/ 64
4.4.2 土地分离与共享/ 66
4.4.3 景观方法/ 67
4.4.4 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 68
4.4.5 面源污染控制的景观方法/ 69
4.5 保护和提高生物多样性/ 70
4.5.1 生物多样性概念/ 70
4.5.2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71
4.5.3 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保护/ 73
4.5.4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网络/ 76
4.5.5 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实证研究/ 79
4.6 提升乡村景观特征/ 83
4.6.1 乡村景观特征/ 83
4.6.2 景观特征的构成要素/ 86
4.6.3 景观特征的尺度性/ 87
4.7 加强流域生态安全管护/ 89
4.7.1 流域与水土安全管理/ 89
4.7.2 水环境保护的景观途径/ 90
4.7.3 气候智慧型农业景观建设/ 94
4.8 提高绿色基础设施功能性/ 96
4.8.1 绿色基础设施概念和功能/ 96
4.8.2 绿色基础设施模型发展/ 99
4.8.3 绿色基础设施的层次性/ 100
4.8.4 生态弹性城市/ 101
4.8.5 构建生态景观游憩网络/ 104
4.9 开展生态景观质量评价 106
4.9.1 生态景观美学/ 106
4.9.2 生态景观美学评价指标/ 107
4.10 加强公众参与和综合景观管理 109
4.10.1 生态环境管护 109
4.10.2 综合景观管理/ 111
5 生态景观规划方法和实践/ 114
5.1 概述 115
5.1.1 生态景观规划概念/ 115
5.1.2 生态景观规划策略/ 115
5.2 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目标和内容 118
5.2.1 规划目标/ 118
5.2.2 规划内容/ 119
5.3 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原则和程序 120
5.3.1 规划原则/ 120
5.3.2 规划方法和程序/ 121
5.4 景观特征评价和提升的规划/ 123
5.4.1 规划目标和原则/ 123
5.4.2 规划方法/ 123
5.4.3 村庄景观特征评价/ 126
5.5 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网络规划/ 127
5.5.1 目标/ 127
5.5.2 规划原则和要求/ 128
5.5.3 生态网络规划方法/ 129
5.6 水土涵养和生态安全规划 131
5.6.1 目标/ 131
5.6.2 水土安全规划的原则和要求/ 131
5.6.3 规划方法/ 131
5.7 游憩网络和绿道规划/ 133
5.7.1 目标/ 133
5.7.2 规划原则和要求/ 133
5.7.3 规划方法/ 133
5.8 绿色基础设施网络规划 135
5.8.1 多功能性空间定量化分析/ 135
5.8.2 基于景观服务的多功能绿色基础设施规划/ 135
5.9 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案例/ 137
5.9.1 上海绿色基础设施规划/ 137
5.9.2 北京市海淀区绿色基础设施规划/ 138
6 生态景观设计方法和实践/ 141
6.1 生态景观设计目标和步骤/ 142
6.1.1 生态景观设计概念/ 142
6.1.2 生态景观设计原则/ 143
6.1.3 生态景观设计程序/ 144
6.2 生态景观设计类型和内容 147
6.2.1 聚落生态景观设计/ 147
6.2.2 “山水林田湖”地景设计/ 149
6.3 生态景观设计案例 154
6.3.1 都市乡村田园景观设计/ 154
6.3.2 农业景观生态服务功能提升设计/ 158
6.3.3 水网地区乡村生态景观设计/ 161
6.3.4 北京市景观生态田建设试验示范/ 167
6.3.5 农户对生态服务的感知和建设意愿/ 170
7 生态景观工程技术/ 173
7.1 生态景观工程技术概述 174
7.1.1 生态景观工程技术概念/ 174
7.1.2 生态景观工程技术设计原则/ 177
7.2 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 179
7.2.1 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技术/ 179
7.2.2 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 181
7.2.3 有机农业生物友好型技术/ 188
7.2.4 天敌和害虫调控的景观方法/ 189
7.2.5 提高授粉功能的景观方法及示范/ 191
7.3 生态修复/ 193
7.3.1 生态修复的概念/ 193
7.3.2 损毁土地生态修复/ 194
7.3.3 污染土地生态景观建设/ 195
7.3.4 栖息地生态修复/ 196
7.4 保护和提高耕地质量/ 199
7.4.1 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的景观途径/ 199
7.4.2 覆盖和保护耕作/ 201
7.4.3 条带状种植/ 202
7.4.4 农用地保护和休耕/ 203
7.5 生态植被建设技术/ 206
7.5.1 乡村生态植被类型和功能/ 206
7.5.2 生态植被景观营造要求/ 208
7.5.3 农业景观林地保护和建设/ 209
7.5.4 农田防护林建设/ 211
7.5.5 多功能植物篱建设/ 213
7.5.6 农林业生态功能 215
7.6 缓冲带建设技术 216
7.6.1 缓冲带的概念和功能/ 216
7.6.2 缓冲带的类型和建设原则/ 217
7.6.3 面源污染控制缓冲带/ 220
7.6.4 果园提高授粉功能缓冲带示范/ 223
7.7 河溪生态景观建设技术/ 224
7.7.1 河溪水滨结构和功能/ 224
7.7.2 河溪生态景观化建设要点/ 225
7.7.3 多功能河溪水岸和受体保护/ 230
7.8 渠道生态景观建设技术/ 231
7.8.1 渠道建设中的生态服务功能/ 231
7.8.2 沟渠生态景观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232
7.8.3 面源污染控制:过滤带和草本水道/ 235
7.9 湿地生态景观修复技术/ 236
7.9.1 湿地的概念和功能/ 236
7.9.2 生态景观化湿地建设要点/ 237
7.9.3 农业景观湿地保护和水质提升/ 239
7.10 道路生态景观建设技术 240
7.10.1 道路的生态影响/ 240
7.10.2 生态景观化道路设计/ 241
7.11 自然和人文景观保护 244
7.11.1 历史建筑保护设计/ 244
7.11.2 自然景观保护提升/ 244
7.11.3 文化遗产景观保护/ 244
7.12 乡村景观风貌提升技术 246
7.12.1 空间布局和建筑/ 246
7.12.2 公共空间和街道/ 248
7.12.3 公共设施和绿化美化/ 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