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西方之间》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圻著
  • 出 版 社:孔学堂书局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807700852
  • 页数:459 页
图书介绍:本书约39万字,系徐圻书记从2016年3月起,以“漫谈中西文化”为主题进行的12次系列讲座的讲稿,经整理加工而成。本书涉及面比较广,围绕中西两种文化类型,在人生、思维、价值、道德、生命、审美等方面进行比较性解读。全书分为12个篇目:“直面我们的人生——这个时代不能不讨论的话题”“文化的‘自信’与‘自觉’辨析——怎么实现文化的复兴?”“文化的“自信”与“自觉”辨析——怎么实现文化的复兴?”“中西文化差异趣谈——两个不同世界里的价值与趣味”“历史走向与个人选择——关于历史偶然性的现代解读”“‘雅’和‘俗’的解读——中国文化品味的分析和展望”“学会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关于批判、反思与忏悔的文化释义”“走出文化的自大与自卑——‘与时俱进’是文化应有的品格”“文化的革命怎么可能? ——兼论文化的革新与限度”“文明的底线:关于生命的思索——从生命价值观的革新看中国的文明进程”“文明的底线:关于道德的思索——从‘罪感’‘耻感’看东西方价值观的差异”“国民性的变与不变——谈当今中国‘权力—市场双本位’的文化生态”“论作为‘道’和‘器’的‘天人合一’‘知行合一’——‘贵州人文精神’解析”。

篇一 直面我们的人生——这个时代不能不讨论的话题 2

一、人总要面对“生命意义”的问题 2

二、中西方学术的差异 6

三、肉身消亡与终极关切 9

四、生命的偶然、短促、脆弱 13

五、生命的价值:自由与责任 18

六、活出意义来 24

篇二 文化的“自信”与“自觉”辨析——怎么实现文化的复兴? 30

一、问题是怎么提出来的 30

二、“满不在乎”的文化最自信 33

三、佛教的中国化:开放与包容 38

四、西学东渐:逼出来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认同 43

五、征服和反征服:传统文化的同化力 47

六、美国文化:无知的自信和自信的无知 54

七、文化复兴需要耐心与韧性 57

篇三 中西文化差异趣谈——两个不同世界里的价值与趣味 62

一、“一”和“二”的分野 62

二、柏拉图的二元论与基督教两重世界 64

三、专注现实:中国人的一元论 69

四、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 74

五、对两种文化的精华与糟粕都要头脑清醒 79

六、世界观的对立:“主客二分”与“天人合一” 83

七、主客体关系的差异:科学对象与诗化境界 88

八、知识的力量与价值的中立 91

篇四 历史走向与个人选择——关于历史偶然性的现代解读 94

一、假设历史:不可能但有意义 94

二、历史:人物与事件的独一无二性 98

三、历史决定论的贫困 103

四、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充分条件” 107

五、个人健康与国家命运 111

六、假如没有那桩离婚案…… 115

七、偶然事件和个人作为 119

八、人怎么决定,历史就会怎样 123

篇五 “雅”和“俗”的解读——中国文化品味的分析和展望 128

一、“斯文在兹” 128

二、知识与教养不是一回事 130

三、怎么理解文化的“雅”和“俗”? 134

四、高品位与大众化的张力 138

五、“雅”和“俗”都不能走极端 143

六、“雅”“俗”评价的相对性 147

七、人性使然:高雅情操与低级趣味 153

八、“雅”“俗”的种种表象分析 158

九、调整好“雅”和“俗”在生活中的比例 162

篇六 学会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关于批判、反思与忏悔的文化释义 166

一、从“文革”的“大批判”说起 166

二、康德、马克思对“批判”的理解 172

三、批判的内涵:怀疑、审视、反教条 177

四、无情斗争与彻底否定:典型的中国式“批判” 181

五、本质的观点就是反思的观点 185

六、反思的历程:从“善”走向“真” 190

七、自律、反思与忏悔:和自己过不去 195

八、德国人的忏悔精神与鲁迅的自审意识 199

篇七 走出文化的自大与自卑——“与时俱进”是文化应有的品格 204

一、交流、碰撞中的文化思索 204

二、市场对传统的解构与重塑 209

三、市场和商业让中国人越来越幸福 213

四、救亡与启蒙: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 217

五、1972、1979:中国开放的真正开端 223

六、国际制裁下闯出的机遇 229

七、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国际环境 233

八、与时俱进和文化生机 236

九、文化是不能不讲优劣的 240

十、关于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244

十一、国际视野与中西交融 247

篇八 文化的革命怎么可能?——兼论文化的革新与限度 254

一、文化其实很保守 254

二、空前绝后的“文化大革命” 257

三、摧枯拉朽与塑造新人 261

四、1976:“文革”戛然而止,文化枯木逢春 265

五、生活“涛声依旧”,“文革”不堪回首 269

六、改革开放启动了真正的文化革命 273

七、西方文化同样具有强大的韧性 276

八、宗教信仰与生活底线 281

九、宗教与道德:功能不同的精神力量 284

十、政治革命与文化变革:英、法的比较 287

十一、不能再迷信“革命”了 292

篇九 文明的底线:关于生命的思索——从生命价值观的革新看中国的文明进程 296

一、底线思维与“绝对命令” 296

二、“活,还是不活?”是个非常哲学的问题 300

三、文明进步的标志:中国人越来越怕死了 304

四、生命的始与终:来之不易与岌岌可危 311

五、生命安康是最高的“获得感” 316

六、活着就是最充足的理由 320

七、生命价值观的历史演化 325

八、生命的价值是不能付诸计算的 329

九、生命无类、众生平等 332

篇十 文明的底线:关于道德的思索——从“罪感”“耻感”看东西方价值观的差异 336

一、《菊与刀》:每一种文化都有两面性 336

二、犯罪与赎罪:西方的人类观和历史观 339

三、“罪与罚”:心理压力与自我惩处 343

四、耻感与面子 349

五、道德与法律:距离越近就越堪忧 353

六、知耻是一种道德难堪和道德自觉 357

七、知耻近乎勇 361

八、应当唤醒、激发、灌输人们的羞耻之心 366

篇十一 国民性的变与不变——谈当今中国“权力—市场双本位”的文化生态 372

一、国民性问题就是文化优劣的问题 372

二、文化劣根:鲁迅的揭示与鞭挞 374

三、“酱缸”里的沉珂:柏杨的批判 380

四、价值断层与文化困惑 383

五、威权加市场:一种前所未有的文化生态 388

六、“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共同发力 393

七、西风东渐:日本和中国的不同结局 397

八、“义利”新解:传统价值的现代性转换 402

九、“经世致用”是中国文化之魂 409

十、效用原则:商业文化与权力文化的内在一致性 412

十一、奋力实现中国文化的良性发展 415

篇十二 谈作为“道”和“器”的“天人合一”“知行合一”——“贵州人文精神”解析 418

一、人文精神:着眼于物质与精神的双富裕 418

二、人文精神:既要有“道”的高度又要有“器”的厚度 421

三、人文精神:贵州人的企盼与诉求 425

四、一般的人文精神和贵州的人文精神 428

五、“天人合一”在贵州: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433

六、“天人合一”在贵州:自然与人为的统一 439

七、“天人合一”在贵州:生态与心态的统一 445

八、“知行合一”在贵州: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448

九、“知行合一”在贵州:良知与德行的统一 451

十、“知行合一”在贵州:道义与事功的统一 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