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大战风车”团队里的兄弟&刘再复 1
上篇 人文社14年(1982—1996) 17
一 进入理论组 19
二 《中国现代小说史》的出版 32
三 参与管理,关注文坛 37
四 四位畅销书作家 42
五 多种类型的图书策划 56
六 两场版权官司 74
中篇 香港三联8年(1996—2004) 87
一 “三年能熟悉就算及格” 89
二 “三联要旗帜鲜明” 96
三 “蚂蚁战术”和本地化追求 102
四 开发新板块 116
五 原创画册和图文书 127
六 有关图片使用权的故事 137
七 在深井中游泳的感悟 150
下篇 北京三联9年(2005—2014) 163
一 “地震”之后 165
二 “对表”的困难 176
三 不可或缺的两种“关怀” 183
四 令人纠结的大家作品系列 191
五 一点一滴的资源积累 201
六 几本畅销书的背后 210
七 产品线的拓展和体制的调整 230
八 生活书店的重生 237
后记 247
附录 傅高义先生会见记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