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问题 3
1.3两个关键术语 4
1.4本书章节安排 7
2创意产业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互动理论 9
2.1引言 9
2.1.1英国创意产业概念演进 9
2.1.2创意产业概念在全球的传播 10
2.2术语阐述:关于创意产业的论争 10
2.2.1创意产业概念源起及早期发展 10
2.2.2关于创意产业的典型定义 12
2.2.3关于创意产业所包含的产业门类的论争 13
2.3培育创意产业:一种城市发展策略 14
2.3.1创意产业的经济推进潜能和就业创造潜力 14
2.3.2创意产业作为一种城市发展战略 15
2.3.3创意产业发展对城市带来的挑战 16
2.4创意企业与创意工人在城市中的区位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16
2.4.1创意企业在城市中的区位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17
2.4.2创意工人在城市中的区位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19
2.5创意企业、创意工人、城市居民和城市政府相互作用下的城市空间结构变动 20
2.5.1创意企业和创意工人选择城市中心区——市场驱动的自发模式 20
2.5.2与城市更新紧密关联的政策驱动模式 20
2.5.3市场驱动与政策驱动带来的许多社会问题 21
2.5.4创意产业去中心化的趋势 22
2.5.5多因素相互作用下的城市空间结构变动 22
2.6现有研究的四点不足及其改进方法 23
2.6.1以“社会网络”的观点理解创意产业 23
2.6.2研究创意企业的区位行为需区分不同门类及具体研究案例 24
2.6.3探索“创意工人”的工作、生活特点以区别于“创意阶层” 25
2.6.4以系统的观点审视企业、工人、市民、政府与城市土地空间的互动 26
2.7小结 29
3研究框架与数据分析方法 30
3.1总体研究逻辑框架 30
3.1.1文献研究与文件梳理阶段 30
3.1.2数据收集与数据分析阶段 32
3.1.3模型建立与情景分析阶段 32
3.2案例选择 33
3.2.1案例城市选择 33
3.2.2创意产业部类选择 36
3.3数据收集 37
3.3.1前期勘探 37
3.3.2数据收集 38
3.4数据分析 39
3.4.1数据与研究问题的关系 39
3.4.2地理区位因素的影响力计算 40
3.5基于多主体建模 41
3.5.1基本概念 42
3.5.2建模的软件环境 43
3.5.3区位效用函数 44
3.6小结 46
4创意产业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的互动机制 47
4.1案例南京的简介 47
4.1.1案例基本情况与研究范围 47
4.1.2人口分布与城市空间划分 49
4.2创意企业的基本特征及影响其区位行为的决定性因素 50
4.2.1创意企业的发展轨迹 50
4.2.2创意企业的规模分布特征 51
4.2.3创意企业的办公区位分布特征 52
4.2.4影响创意企业办公区位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54
4.3创意工人的基本特征及影响其区位行为的决定性因素 59
4.3.1创意工人的年龄分布与教育背景 59
4.3.2创意工人的收入水平、居住空间与工作空间 60
4.3.3创意工人的居住区位分布特征 61
4.3.4影响创意工人居住区位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63
4.4城市居民与城市土地利用政策的互动关系 66
4.4.1城市居民对开发居住地产的应对态度 67
4.4.2城市居民对开发办公地产的应对态度 68
4.5结论整合:各行为主体的相互作用机制框架 70
4.5.1创意企业、创意工人以及城市居民所扮演的角色 70
4.5.2城市政府作为创意产业发展的倡导者与引导者 72
4.5.3四个行为主体相互作用的理论框架 75
4.6小结 77
5创意产业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的互动:基于多主体建模 81
5.1引言 81
5.2模型设计 83
5.2.1互动机制框架的简化 83
5.2.2模型环境 87
5.2.3行为主体及其行为规则(Condition-Action Rules) 89
5.3模型实现 94
5.3.1模型的初始化 95
5.3.2行为主体互动的动态模拟 107
5.3.3模拟结果的呈现媒介 110
5.4小结 114
6模型有效性检验与情景分析 118
6.1引言 118
6.2内部有效性检验 120
6.2.1检验地块的区位属性的正确性 120
6.2.2检验行为主体属性与地块属性变动的正确性 124
6.2.3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130
6.3外部有效性检验 138
6.3.1创意企业和创意工人的数量检验 139
6.3.2创意企业和创意工人的属性检验 141
6.3.3办公租金与住房租金的检验 141
6.3.4创意企业和创意工人的空间分布与集聚特征的检验 142
6.4情景分析 144
6.4.1创意企业与创意工人的数量增长模式分析 144
6.4.2创意企业和创意工人空间分布模式的时空变动特征分析 145
6.4.3创意企业和创意工人空间集聚的时空变动特征分析 147
6.4.4办公租金与居住租金的时空变动特征分析 150
6.5小结 151
7结论与讨论 153
7.1基本结论 153
7.1.1社会调查与数据分析 154
7.1.2动态互动框架及模型构建 155
7.1.3模型有效性检验与情景分析 159
7.2政策启示 161
7.2.1根据决定创意企业和创意工人区位行为的影响因素投资城市基础设施 161
7.2.2根据创意企业和创意工人的空间布局特点安排基础设施的空间分布 162
7.2.3投资建设信息共享平台有利于加速创意企业和创意工人的空间集聚 162
7.2.4根据总体发展目标制定不同的政策方案与政策有效周期 163
7.3研究局限性 164
7.3.1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164
7.3.2研究方法用于其他城市案例的限制性 166
7.3.3政策启示的适用范围 167
7.4前景展望 168
7.4.1利用本书研究框架进行多案例比较研究 168
7.4.2整合基于多主体建模(ABM)技术与GIS系统 168
7.4.3模型在城市产业布局规划中的应用 169
附录 170
附录1南京市界定的10个重点文化创意产业门类 170
附录2全球范围内创意产业概念的内涵本土化理解 171
附录3创意产业的产业门类界定:全球代表性观点比较 182
附录4国家统计局和北京市共同颁布的文化创意产业定义及分类统计标准(至中类) 194
附录5南京35个创意产业集聚区(产业园) 195
附录6南京市创意产业的企业区位特征调查问卷 197
附录7南京市创意工人工作与居住特征调查问卷 199
附录8南京市市民与创意产业发展互动特征调查问卷 201
参考文献 203
中英术语对照 220
图表来源 225
后记 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