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1
第一章 逆境中成长 1
第一节 在家庭受磨炼 2
第二节 汤因比的“爬山”理论 7
第三节“万荣人”的性格基因 12
第二章 智者、勇者、强者 17
第一节 热心公益 18
第二节 挑战权威 23
第三节 乡村自治 26
第三章 商校读书 31
第一节“蓬头垢面读诗书” 32
第二节《一得录》的写作 37
第四章 梁启超、王国维的高足 45
第一节 清华研究院来了个商人 46
第二节《古史研究》的写作和统计方法的运用 55
第三节 痛别导师王国维 63
第五章 故乡考古 69
第一节 柏林庙一带的地上和地下 70
第二节 发掘荆村遗址:中国田野考古开创期的一页 78
第三节 发现元代戏曲舞台 83
第六章 吴越文化研究的开创者、奠基者 87
第一节南京栖霞山的意外发现 88
第二节 连续几年的寻觅 94
第三节 发起成立吴越史地研究会 105
第四节 编辑出版《吴越文化论丛》等书 110
第五节“二重证据法”外加民俗 119
第六节《中国考古小史》和《中国考古学史》 126
第七章“古史研究”种种 133
第一节《古史研究》第二集 134
第二节《古史研究》第三集 141
第三节 中国古史的年代 146
第四节 卫聚贤的一些新奇学说 153
第五节《十三经概论》 158
第六节 其他古史论著 166
第七节《历史统计学》和《中国统计学史》 175
第八章 在中央银行的日子里 183
第一节 调查晋商,写《山西票号史》 184
第二节 研究古钱 194
第三节 创办《说文月刊》 199
第四节 编辑《字源》 203
第九章 开辟另一研究领域——巴蜀文化 211
第一节 浴室中酝酿成立巴蜀史地研究会 212
第二节 嘉陵江畔发掘汉墓 219
第三节 跟郭沫若同被称“盗” 229
第四节 石纽访大禹 234
第五节 成都白马寺探古 244
第六节《巴蜀文化专号》 248
第七节后人的评说 254
第十章 从西到东,从内陆到海洋 263
第一节 西北之行 264
第二节《册封琉球国》:让事实说话 273
第十一章“说文社”时期 281
第一节 成立“说文社” 282
第二节 聚贤楼的笑声 287
第三节 收藏古物 290
第四节 小说考证 294
第五节 涉足文学领域,创作剧本 304
第六节 杂著 309
第七节对“新中国”的期盼和被斗的噩梦 312
第十二章 香港十五年 319
第一节 讲授汉字的结构和好处 320
第二节 转向中外文化交流史 325
第三节《说文社中兴丛书》 327
第四节 自制木船做横渡太平洋实验 333
第十三章 霞落台湾 335
第一节 来到台湾会亲友 336
第二节《中国人发现美洲》 339
第三节《文字学》及其他 347
第四节 台湾考古 358
第十四章 暂告结束 363
附录 375
卫聚贤学术编年 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