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论略 1
第一章 正文“尔雅” 7
第一节 尔雅以观于古 11
一、争议的由来 12
二、卢辩的依据 18
三、《毛诗》的依据 20
四、王念孙对文依据 25
五、“以”的训释 27
六、循弦以观于乐 30
七、“尔雅”即《尔雅》 33
第二节 多尔雅之文 38
第三节 文章尔雅 41
一、争议的由来 41
二、“文章”流变 43
三、“文章尔雅”汉唐注 57
第四节 读应尔雅 58
第五节 尔雅依托 63
第二章 “尔雅”“近正” 66
第一节 “近正”的由来 66
第二节 “尔”“近”的由来 69
第三节 “雅”“正”的由来 78
第三章 《尔雅》的成书 96
第一节 唐以前时期 97
一、张揖《上广雅表》 98
二、扬雄《方言》 102
三、郑玄、王充说 109
四、郭璞说 112
第二节 清以前时期 114
一、欧阳修说 114
二、郑樵说 122
三、《四库提要》说 124
第三节 现代时期 128
一、周祖谟说 129
二、现代诸家说 132
三、《尔雅》的年代特征 134
四、《尔雅》的“诗教” 140
五、敦煌写本《尔雅》 144
六、赵岐《孟子题辞》 146
七、《大戴》与《尔雅》 150
八、《尸子》与《尔雅》 155
第四章 《尔雅》的性质 162
第一节 《尔雅》的篇章 164
第二节 《尔雅》的分篇 170
第三节 《尔雅》存疑 178
第四节 词典与释义 182
第五节 《尔雅》的知识性和体系性 193
第六节 《尔雅》的功用 224
一、解释经典 225
二、词典编纂 227
三、训诂研究 229
训诂论略 232
第一章 训诂的起源与发展 235
第一节 “训诂”定型 236
第二节 训诂与“说教” 244
第二章 训诂与传注 257
第一节 训诂与注释 258
第二节 训诂与经学 265
第三章 《尔雅》训诂 268
第一节 训诂的方式 269
第二节 训诂原则和方法 276
第三节 二义同条 284
第四节 关于反训 295
第四章 郭璞训诂说略 301
第五章 《小尔雅》《广雅》训诂 306
第六章 王念孙训诂 315
第一节 一般方法 319
一、引文训释 319
二、字书训释 321
三、旧注训释 323
四、人名训释 325
五、今语训释 328
六、触类旁通 329
第二节 文字训释 335
一、字形训释 337
二、关系训释 338
三、易字训释 341
第三节 用字训释 341
一、某与某通 343
二、古字通用 344
三、异字训释 348
第四节 词语训释 350
一、字异义同 351
二、某与某同 354
第五节 语音训释 355
一、之言 355
二、语转 357
三、古同声 360
四、声相近 361
第六节 语义训释 363
一、义相同 364
二、义相近 367
三、义相通 368
四、义相因和其义一 370
第七节 音义训释 373
一、声义并同 373
二、声近义同 374
三、声近义近 375
第八节 词语比较 375
训诂学论略 382
第一章 训诂的今天 390
第一节 新训诂时期 396
第二节 训诂的对象 402
第三节 训诂的特征 409
一、训诂的构成 411
二、训诂的使用 412
三、训诂的定义 419
第二章 训诂学的对象与目的 422
第三章 训诂学的任务 431
第四章 词语对象的原因 441
第五章 汉字的非符号性 450
第六章 《尔雅》的训诂学属性 468
第七章 训诂学的语言学属性 477
第八章 训诂学与语法研究 496
第九章 训诂学与汉语研究 518